钟氏迁入颍川长社从开始就著称于世,以钟接为开基祖,可惜史书记载不多,到了钟皓这段时间,钟氏的名望更大了。也就是说已成了望门。
关于钟皓史书《先贤行状》是如许记载的:“温良笃慎,博学诗律。他一生中虽做过几次官,但有成就的则是他教授了学生千余人,且多有建树,可称得上一个教育家 了。当时颍川的另一个望门子弟陈实与他交往颇深,视若兄弟。陈实只是一个西门亭长,小钟皓十七岁,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道德典范。如今的人如许叙述他:陈 实是从1800年前的一个夜晚走向不朽的。这当然说的是“梁上正人”这个典故了(详见与娄留安老师拙作《华夏德星陈太邱》)。钟皓正是基于陈实高尚的美德 才与他结为忘年之交的。一天,钟皓到太守府坐客,适逢太守要征召选调官员,钟皓像祁黄羊“内举不避亲”一样把陈实保举给了太守。陈实知道后谦让地说:“钟 君似不察人为意,不知何独识我。”也算承了兄长一个空头情。由于他与钟皓一样的脾气:不是任何官都可以做的。
一 次,钟皓随司徒赴任,司徒车在前,钟皓车在后,谁知途中泥泞不堪,坑洼不平。随从怕两车距离近,泥宵相洒,谁知距离越来越远,司徒坐在车上急了,槌着车杆 说:“难道我没有一个随从吗?”来到府前,官员和众差役站在那里恭候,司徒气得不等人搀扶,甩手下车,径入府门,对欢迎的人也不看一眼,气哼地进了府。众 属员议论纷纷。钟皓走出府门对大家诠释道:是我们大家没有侍奉好司徒,假如上峰按礼节检查,就会让司徒失去宰相之礼,假设他不能胜任,我们的终身还寄托谁 呢?大家制止了议论,改变了原来对司徒的看法。钟皓又把大家调集在一路,让他们看了所属官员都被留用的名单,这件事才算彻底平息了。
钟皓多次被征召做官,但他很少到任。当时颍川郡内的先进名震内外、四海敬慕,众望所归的有二人:荀淑和钟皓,少府李膺说荀公“清识难尚”钟公“至德可师。”
钟 皓的嫂子是李膺的姑姑,她有一个儿子叫觐,与李膺年龄相称。他博览群书,敬慕古制,对人彬彬有礼,不惹是非,从小在乡下就有很好的名声。李膺的爷爷太尉李 修见到钟觐时说,这孩子像我家人的性格,未来一定有出息,国家旺盛,政治清明他会展示才华。国家衰败,政治阴郁他会免于杀身之祸。后来他把李膺的妹妹许配 给了钟觐。钟觐被任命为州官时,拒绝出任,李膺劝钟觐说:“孟轲认为对人无好恶是非之心的人不能是真正的人,兄弟对人为什么不分好坏呢?〞钟觐把李膺的话 告诉了叔叔钟皓以示请教。钟皓说:孩子,李膺的祖公在位,诸父并盛,他且是韩公的外甥,所以干什么都息事宁人了。你好学慕古,处处与人为善,有退让之礼, 如许做是很对的。〞若干年后,钟觐英年早逝,李膺虽然有了功名,位至卿佐。却死于世乱纷争之中。
钟皓享年六十九岁,寿终正寝。他有钟迪、钟敷两个儿子,虽有才学但均因世态之乱或党锢之祸没有做官。孙子是魏国太傅,书法家钟繇。
注:李膺,后汉襄城人,字元礼,恒帝时为司隶校尉,灵帝时与窦武谋杀宦官,不果被杀.
相干资料:后汉书 卷六十二 钟皓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