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望堂号

赣南闽西是锺姓的集散地

日期:2011年10月12日 浏览:

一、锺贤是赣闽粤三省烈系锺姓始祖。东晋末年(公元420年),时年25岁的锺烈裔孙锺贤从颖川迁徙江西赣州,先住阳都(今宁都)竹坝斜,成为客家锺姓入赣始祖,并由此入闽、入川,播衍全国,乃至海外。后奉南朝宋武帝刘裕诏命,受爵武威大将军,入闽平定“六戍之乱”,后为闽中都督。贤公携妻马氏(即留芳万代的马氏祖婆)、子朝入住宁化石壁村,成为锺姓入闽始祖。后贤公奉诏入川为官,殁于蜀。贤生一子:锺朝,字会正。

锺朝随父入闽立籍宁化石壁村。贤公奉诏入川以后,锺朝袭父爵封都督大将军。南朝宋明帝泰始二年丙午(公元466年),朝公见治下的鄞江白虎村(今福建长汀白石村)山青水秀,风光绮丽,遂与母马氏、妻欧阳氏和三个儿子远、道、逸,在此筑室居住。贤公在四川逝世之后,朝公又入川袭爵。锺朝母马氏,生于晋安帝隆安二年戊戍(公元398年),卒于南朝宋顺帝开明二年戊午(公元487年)。马氏祖婆一生贤德,常常奉劝丈夫和儿子在战争中谨慎杀戮,并经常收容伤者、病者,爱民如子,深受当地官员和民众的爱戴。马氏卒,由锺朝之子远、道、逸将其祖母葬于汀州后山九龙岗癸山丁向。二百多年以后,成为境内名墓。远生诠、诉、谥,诠生荩,荩生洪,洪生木,木生照、勋,勋生圵,圵生逵。锺逵生于唐高宗显庆三年戊午(公元658年),在唐玄宗开元年间为谏议大夫,与锺接系八十七世锺绍京同朝为官。逵妣马氏,生九子:礼、恭、宽、廉、敏、惠、泰、康、信、节。后来,在唐代宗大历年间,因“迁坟事件”而迁出汀州。

锺逵长子锺礼,生于武后垂拱三年丁亥(公元687年),卒于唐代宗大历六年辛亥(公元771年),享年85岁,可谓高龄,但他晚年不幸。礼公上十一世祖婆马氏之墓,二百多年后,传闻“茔内常有鼓乐之声”,成为境内名墓。礼公之母也是马氏,卒后也葬于九龙岗。两个马氏祖婆葬在一起,更使名墓闻名遐迩。沸沸扬扬,远在长安的唐朝政府也有所闻。事有凑巧,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唐朝政府决定在闽西增设一个府治。初选新罗圩(今上杭县)废地,因嫌此地多发瘴气,又传闻汀州九龙岗的马氏墓有异响,政府遂移命在此筑府城以镇之。马氏名墓被压在汀州府衙的正堂之下。过去流传:“天下衙门皆子午,惟有汀府癸山丁”。可以想见,当时唐朝政府在此设府城的真正动机,则是为了消除马氏名墓。而且在建府衙的同时,拆毁锺屋村而改建长汀县衙,其逼迁的程度也可想而知。锺礼去世前二年,即唐代宗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汀州府衙和长汀县衙同时施工,历时十年,于唐代宗十四年(公元779年)建成。面对强大的压力,锺氏一门不敢抗命,郁气莫伸,悉将产业全部抛售,并将汀州府马知府作为占地补偿的六十亩“射箭田”全部舍入附近的开元寺。礼公在忧郁中死亡,其子濬和其8个叔父、34个兄弟,先后分批迁出汀州。锺濬作为长房长孙,迁往长汀附近的井秋坑(今上杭县南阳乡),以便应付岁时祭祀。逵次子恭系迁江西信丰县。三子宽系迁江西雩(于)都县。四子廉系迁福建上杭、河田和回龙等处。五子敏系迁江西赣县。六子态系也留在长汀县境。七子节系迁江西瑞金和宁都等处。兄弟各散西东,情景凄凉,走时留下一首诗句:“汀州府衙妣坟堂,长汀县衙祖屋场,惟愿子孙存方寸,随居处处世荣昌”。一场大迁徙到此结束。

锺礼长子锺濬生锺武、锺睿、锺智三子,唐代宗末年,濬长子武为山东博州太守,把家从上杭井秋坑迁往武平县象洞千家村。武生二子:尚仁、尚义,尚仁生二子:以福、以禄,以福在唐文宗太和元年(公元827年)中丁未科进士,官广东程乡(今梅县)县令,敕封文林郎。以福生泰,泰生进一、进二,进一生缵绪,缵绪生式,式生大初、大始。锺姓历史在这一代以后又掀波澜。大始生尚,尚生三子:山、岱、峦。锺山,字中岳,生于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卒于宋英宗治平元年甲辰(公元1064年),殁后丧葬发生了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怪异。丧葬的地点是武平县象洞乡庵前坝月形。准备落葬时,连续三天三夜大风大雨。雨止后,发现棺材又不见了,而地上的砖块石料完好无损,祭扫时又发现一大群黄蜂,人们以为是“天葬地”,称为祥瑞。

锺山生有三个儿子:友文、友武、友勇,他二弟锺岱生有一子:友盛,三弟锺峦生有三个儿子:友才、有能、友瑞,一共七兄弟,其中友文、友武、友勇和友盛前后中进士,都在宋神宗年间在朝为官。友文官御史,友武官大中丞,友勇官监厨使,锺山父以子为贵,被宋王朝敕封“文林郎”。更值得称颂的是友文公生三子:毅、密、察,友武生三子:刚、理、齐,友勇生五子:裕、温、柔、中、正。除友勇三子柔为中书舍人,其余十人全部中进士。再加上锺岱之子友盛和友盛的三个儿子:发、强、庄,父子四人皆进士,确实曾经誉满神州。“一家十四口,进士十三人”。轰动朝野,震惊东南半壁。

二、锺宠是赣闽粤三省接系锺姓始祖。锺接裔孙锺宠,字朝阳,号元辅,生于公元486年,当时的梁国临海县令、全青光禄大夫、检校户部尚书。公元548年,南京发生“侯景之乱”后,江浙等省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世乱辞爵,在公元552年,锺宠携眷离开中原迁徙江南,成为接系南迁始祖。他先在江西虔州(今赣州)落脚,住岗下朝天坊(今天竺山),这年他67岁。他的儿子锺匡和他一同南下。匡生于梁普通甲辰五年(公元524年),南下时他28岁,年轻力壮,是锺宠南徙的得力助手。锺宠住在赣州期间,添了两个孙子:宝慎、锺矩。锺宠卒于陈大建戊戍十年(公元578年),殁年92岁。他在天竺山住了26年,死后葬在天竺山癸山巳向(现在赣州市革命烈士墓后面)。历史常有惊人的相似:公元420年烈系锺贤入赣,时隔132年,到公元552年,接系锺宠入赣。因为中原望族的颍川锺姓两脉南迁的首站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虔州(今赣州)。至此赣南的锺姓犹如章、贡分流,虽然历经九曲十八弯,终于浩浩荡荡,奔流向海一发而不可收。

锺姓入赣至今已1500多年,是开发赣南的首批客家先民之一。锺氏祖先与各姓氏的先民一道,将秦文化、中原文化带来赣南,共同开拓了赣南这块广袤富饶的“南蛮”荒芜之地,为赣南的开发和客家民系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锺宠去世后,锺匡带着他的儿子迁往赣州东北面的平固原(今兴国县)潋江镇开基居住。时年锺匡54岁,他长子宝慎8岁,次子锺矩3岁。从此,这一支锺姓在兴国这块土地上扎根、开花、发展。宝慎生子威、子成,子威生恒、益。恒(公元607~699年),字存良,少博学,诰赠福州刺史。他生了四个儿子:法通、法询、法广、法遵。自上四代祖锺匡从赣州迁兴国后一百多年来,基本上是代代顺利。到恒这一代出现新的转机,使这一支锺姓再一次进入鼎盛时期。他的四个儿子,七个孙子,全部是朝廷命官,相继弗替,官盖相望。法通,曲阿令;法询,秦王(唐太宗)记室,后迁岳州刺史;法遵,崇庆通判,追赠越国公。法询长子绍高,广州刺史。绍高裔孙全慕福建节度使、汀州刺史。法询次子绍齐,淮南节度使。法遵长子绍徵,秘书少监;次子绍济,会稽司马;三子绍畅,晋陵郡司功参军;四子绍京,字可大(公元659~764年),唐代著名书法家,园林艺术家,唐景云元年(公元710年),被唐睿宗李旦封为全青光光禄大夫,户部尚书,中书令,越国公,享一品,比后来在唐开元二十二年唐玄宗(李隆基)朝任宰相的广东曲江人张九龄早24年,所以被称为“江南第一宰相”。绍京生四子:嘉銮、嘉壁、嘉锷、嘉玮,嘉锷生瑞、珍、仪,瑞生学功,学功生伯庾、伯瑜、伯鹄、伯诵、伯询,这一支锺姓进入茂分两支外迁大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