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烈系:
1、浏阳、平江、醴陵烈系钟氏(始祖烈公)
始祖烈公,居河南开封府许州颖川郡,九十三传至宋时尚公,生三子:山、岱、峦。山公子友文、友武、友勇,岱公子友盛,峦公子友才、友能、友端,因王安石行青苗新法,兄弟避奔各省府县立业。清康熙年间,七公后裔由福建徙粤东嘉应州,分迁湖南平江、浏阳、醴陵、长沙、岳阳以及江西等地。清康熙6年(1667)、乾隆38年(1773)、嘉庆12年(1807)、道光5年(1825)、咸丰9年(1859)、光绪元年(1875)、光绪29年(1903)、1924年纂有通谱。道光9年(1829)浏阳钟氏建宗祠于邑城升平街,光绪29年(1903)平、浏、醴三邑建总祠于平邑花溪港。
平浏道光5年订派:(尚公十八世起)恢振连科甲,承修定炽昌,魁星高北斗,名士耀南唐,礼乐家声远,诗书世德长,文章耀上国,富贵永传芳。
醴、浏、萍光绪29年(1903)订派:(尚公二十二世起)士人立志,孝敬宜先,克敦大本,明德久传,继起裕善,锡庆斯联,世济其美,祥发英贤。
2、平江黛屏源钟氏(始迁祖环玉公)
始迁祖环玉公,清康熙52年(1713)自广东嘉应州始迁平江,康熙57年(1718)又迎父明立公、弟珮玉公来平,始创于东乡长步岭,雍正间迁居黛屏源。后又有明立公胞弟明南公长子璇玉公于雍正间来平同居。
3、平江丽江钟氏(始迁祖有明公)
始迁祖有明公,清康熙40年(1701)率子鸣凤、鸣廷自广东嘉应州嵩山迁浏阳。雍正9年(1731)鸣凤公再迁平江东乡义口丽江。
4、平江白水钟氏(始迁祖禄先公)
始迁祖禄先公,清康熙6年(1667)随祖父久仁公自江西赣州定南县迁居平江县南乡白水里。
5、平江传梓源钟氏(始迁祖千七郎公)
千七郎公宋时移居上杭县来苏里中都村。十八传至崑山公,清康熙间由上杭迁平江县北乡传梓源,生六子。
6、平江官舍钟氏(始迁祖声富公)
始迁祖声富公,本籍江西赣州长宁县,清雍正间流寓万载县,又迁平江东乡大桥。生二子:世振、世乾。世乾子孙复迁平江官舍。
7、平江雷公塘钟氏(始迁祖鼎公)
鼎公生四子:仕佩、仕尚、仕任、仕登,世居广东嘉应州,清康熙间佩、登公迁居平江东乡落鼓石螺冲,佩公子象文,乾隆间自石螺冲迁居周方口、谢江、雷公塘,仕尚、仕任也同居于此。
8、平江大源桥钟氏(始迁祖移昌公)
始迁祖移昌公,本籍江西赣州,清康熙年间迁居平江东乡大源桥。
9、平江许家洞钟氏(始迁祖所纪公)
始迁祖所纪公,清雍正7年(1729)自广东嘉应州镇平县铁山嶂下迁平江东乡许家洞月池塘。
10、浏阳石湾钟氏(始祖四九郎)
尊居粤东嘉应州白墓前之四九郎为一世祖。八世祖国丽迁镇平县邹岭,国丽之子益周生有六子,皆于清康熙41年(1702)移居湖南浏阳县。长子云青后又移居江西萍乡大安乡;四子亮青定居浏阳东乡长鳌江下石湾;六子良青后迁居江西义宁州崇乡。此三房每年仍合祀祖先于浏阳。道光元年(1821)三支纂有族谱。
二、接系
1、平江碧潭钟氏(始迁祖湛公<字清溪>)
始迁祖湛公(清溪公),北宋元祐5年(1090)由江西分宜迁居湖南平江县北门外之鸣水洞(又写作迎水洞、迎瑞洞)。清光绪30年(1904)十修族谱。至1994年,全族人口22594人。
2、浏阳慈姑尖钟氏(始迁祖湛公<字清溪>,与平江碧潭钟氏同源)
始祖清溪公,岳州平江人,传二十六世至桂仁公始迁浏北慈姑尖。至清光绪33年(1907),桂仁公已传4代、清溪公已传29代。
3、湘阴营田钟氏(始迁祖湛公<字清溪>,与平江碧潭钟氏同源)
始祖湛公,自江西南昌迁平江,传九世至顺叔,迁湘阴杖紫岭,再迁营田,今属汨罗。
4、南岳衡山钟氏(始迁祖九龙公)
始迁祖九龙公,字奉朝,号洪州,元皇庆进士,入翰林院,寻授征边御史,历擢至东阁大学士。明初携妻和四子:应贞、应惠、应德、应祥隐居于南岳衡山。次子应惠留居衡山,长子应贞迁新化牛栏山,三子应德北迁益阳修山,四子应祥迁安化丫头山。字派:大海生金,国泰联荣,紫受龙应,祖景系廷,时朝明日,本立邦宁,道超德裕,发达文清。世泽广远,敦厚继续,庆登灵瑞,秀拔奇英。
5、益阳钟氏(始迁祖九龙公,与衡山钟氏同源)
始祖九龙公,字奉胜,号洪州,仕元,后贬至广西,遭乱转徙衡山,生四子:应贞迁居新化;应惠迁衡山;应德徙益阳修山;应祥迁安化,其次子祖祚迁居益阳八里峡流溪。后裔共衍纲、绍、、、纪、绳、绵、紾八房。清嘉庆25年(1820)改建宗祠于益阳六里舒塘,今属桃江。族谱之一、二修不详,雍正13年(1735)应德、应祥合修族谱,称三修,四、五、六修应祥裔失传,光绪11年(1885)、1917年、1946年德、祥二裔又合修。道光2年(1822)五修颁派:敷志能昭敬,芳声定启贤,典章隆代守,孝友合家传,修业希名士,怀才会盛年,高科逢上选,鲜明焕宗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