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心血来潮,想瞭解祖先的渊源,上网查寻「钟氏祖谱」,果然资料不少,感谢宗亲们的网载。几经查寻,发现「祖谱」资讯,各有所本,莫衷一是;乃因年代久远,或战乱迁徙,甚至外移,连繫不易,难免遗失;何况宗族渐渐繁多,遍佈海内外,欲成「钟姓总祖谱」,确有困难;尤其早期祖谱,文言字句,段落欠明,读来辛苦,稍有误解,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即使如此,先祖们的一考再考,所立祖谱,特别很是宝贵,务必收藏。晚辈不才,几经思索,行使多台电脑,下载比对,整编列表,配以自身的祖谱,倒推至「始祖黄帝」,串联成如附件的【钟姓祖谱世系一条龙】,包括「烈系」和「接系」,代代相连,一览无余;其间,尽可能列出各世代的子裔及其称号等,供寻根觅祖的宗亲们,参考指正;更盼宗亲们,以『钟氏宗亲网』为主,网路相传,修正错误,期能尽善尽美,早日完成「钟姓世系完备祖谱」。宗亲们亦可仿作,自该「一条龙」表的「黄帝世代」,寻根对照,找出本身的祖先,分枝自那一世代,那位祖先,组成自身的「一条龙」祖谱系列,上网公开,『钟氏宗亲网』就可枝枝相连,最终组成枝繁叶茂的「钟氏总祖谱」,子孙递传,是所至愿,功德无量。
依据资料,烈公生于战国周显王(姬扁)35年丁亥(西元前334年),黄帝第60代;接公生于秦王政戊寅24年(西元前223年),黄帝第59代。国别不同,世代相异,相隔1世代,年差111;故而,俩人应非父子,更非兄弟,而是宗亲。巧的是,两人皆因国亡而避祸;其中,烈公因宋国亡,于西元前286年,避奔许州襄城颍川郡(今河南许昌县);接公为楚国灭,于西元前201年,逃亡颍川(今河南长葛市),晚了85年。但烈公隐居钟邑,迟至第64代玄孙运亨、运丰兄弟暮年,首创宗谱,以父气公为1世祖,上追逃亡钟邑的先祖烈公为钟姓始祖,堂号颍川,后世称烈系钟姓【註一】;然而,第59代的接公,逃亡颍川后,去复姓钟离,单姓钟,堂名亦颍川,成为另一接系钟姓【註二】。因此,单就改为钟姓,接系早于烈系5代。
经查电子地图,现今河南的许昌县与长葛市,县市紧邻,古时同属钟离小国的颍川郡,居民来往,势所难免。第59代接公迁入后,去离单姓钟,堂名颍川;第60代烈公隐居钟邑,迟至第64代玄孙运亨、运丰兄弟,因邑改钟姓,堂名颍川,首创宗谱,推断可能受接公早先改姓而求一统?可是,立宗谱的先祖,以首先改单姓钟的钟接为1世祖;而烈系的钟姓,不以改钟姓的运亨、运丰兄弟或其父气公为1世祖,反而上推至迁入钟邑的烈公为1世祖,故意或偶然?差别何其大?却委曲首创宗谱的运亨、运丰兄弟,是否疑其「非首创」?请问我们要的不就是世系宗谱或族谱吗?
再查,相传微子启公为华姓、花姓、宋姓、墨姓的先祖;弟微仲衍公乃孔子第15世祖。倘使微子启公和微仲衍公兄弟为钟姓的『共同远祖』,称「微子世代」,则华姓、花姓、宋姓、墨姓、孔子等姓氏,亦可将微子启公和微仲衍公兄弟归为他们的『共同远祖』,如此多姓合一共祖,岂可单为钟姓『共同远祖』,据为钟姓,去除他姓,如此逻辑,如何佩服或传承?
因此,第46代的宋桓公御说,次子兹甫公传至第59代的接公,尊为接系钟姓;叁子遨公传至第64代的运亨、运丰兄弟,追为烈系钟姓,成为钟姓两系始祖,饮水思源,上追至共同先祖第46代宋桓公御说,为钟姓的『共同远祖』,合情合理,为何要再往上推至第34代的微子启和微仲衍兄弟,追为钟姓的『共同远祖』,称「微子世代」?何况宋国自始至亡,没有传承钟姓,倒是宋氏以宋国为姓,史料称「微子启是宋姓始祖」,请问吾等立宗谱,究竟是「尊祖」或「争祖」乎?
又查,宋神宗文豊年间,约西元1100年,王安石復行变法,诸臣被奸党贬逐殆尽,钟氏一族尤为蔡、章所忌,诬以逆旨,诛九族。一说第108代的友文、友武、友勇叁兄弟,闻讯逃离,易姓「萧、叶」;另说,友文、友武、友勇叁兄弟罹难,友文公的长子毅公兄弟及姪子等,弃官避祸,易姓「萧、叶」,分散前立誓云:「係本钟离一脉传,愿庇世世出英贤,后人若卖宗友者,永代家无立堆田」,此即「钟、萧、叶联宗」之说;更有「山有来龙水有源,此去代代出英贤,若有不认宗支者,天雷噼碎作灰尘”,前后誓言不同?何者可信?如何考证?还有,即是「係本钟离一脉传」,而第108代的友文、友武、友勇叁兄弟,却衔接在「烈系」,而非钟离的「接系」?甚至也出如今第1 52代的友文、友武、友勇叁兄弟,两个世代,同时出现,如何解说?再者,烈8世的「浩公」与「秀公」,如何参与烈14世的「天柱公」讨莽立功?彼此相差「6世」,约150年?又,自第5代契帝赐子姓至第59代接公改钟姓,期间歷经一千九百九十年,平均1代约35~36岁取妻生子?可能吗?而纣王在位年代,有前1101年-前1076年或前1154年-前1122年数种说法,何者可信?
黄帝第176代(烈117世 钟114世) 秀二十叁世 钟乾麟 2015/04/0 3 于台湾台北市
钟姓祖先世系族谱一条龙:
根据「四书全库」记载,宓羲生少典,少典生神农及黄帝。
第2代 长子昌意:生子乾荒。
次子玄嚣(少昊):名挚,字青阳,号金天,在位84年,寿100,葬云阳(今山东曲阜东北),子:矫极。少昊之昊,转称吴,乃吴姓远祖。
叁子龙苗:未详。
第3代 昌意子乾荒,生子颛顼,继续帝位,殁后传矫极。
玄嚣(少昊)子矫极,一说为昌意之子颛顼?号高阳,居帝位78年,子:喾。
第4代 乾荒子颛顼,生六子:长梼杌、次魍魉、叁称、四?、五古蜀王、六穷蝉。
矫极子喾,初封于辛,居帝位70年,号高辛,子女引出辛姓。取四妃,生四子、十八庶子。元妃有邰氏,名姜嫄,生子:后稷,又名异,乃周朝祖先;次妃有娀氏,名简狄,生子:契,商朝祖先;叁妃陈锋氏,名庆都,生子:尧;四妃娵訾氏,名常仪,生子:挚,继帝位九载,不善,交尧帝继位,尧子丹朱不肖,传位舜,舜子不贤,传位禹。
第5代 称:生子老童。
尧:生子丹朱。
穷蝉:生子敬康。
契:帝喾之子,唐尧的异母弟,生母为简狄,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今陕西省商州区),赐姓子;生子:昭明。
第6代 老童:生长子吴回、次子重黎。
丹朱:欠详。
敬康:生子:句望。
昭明:姓子名昭明,生子:相土。
第7代 相土:姓子名相土,善于驯养马匹,製作乘马即马鞍,迁居今河南商丘,子:昌若。
第8代 昌若:姓子名昌若,大力发展畜牧农业,生子:曹圉。
第9代 曹圉:又名粮圉,畜牧农业更发达,生子:冥。
第10代 冥:治理黄河,死于黄河,生子二:长王亥、次王恆。
第11代 王亥:亥或作垓、振、核、该、冰、王氷、胲,爱人妻,弟王恆忌妒,弒而庖代。
王恆:弒兄王恆取而代之,后因兵变被杀,生子:振微
第12代 振微:名微或昏微,字上甲,或称上甲,生子:报乙。
第13代 报乙:生子:报丙。
第14代 报丙:生子:报丁。
第15代 报丁:生子:主壬。
第16代 主壬:生子:主癸。
第17代 主癸:妣扶都氏,生子:成汤。
第18代 天乙(成汤):姓子名履,商之始祖商汤,又称武汤、天乙、成汤、成唐,妣有莘氏,婚后纳贤治国,先灭邻邦,再灭夏朝,建立商朝,民富国强,史称「商汤革命」或「汤武革命」,破歷代王朝世袭,开武力夺国先例,在位29年(约前1617年—前1588年),寿94,生二子:长太丁、次外丙,或叁子:长太丁、次外丙、叁仲壬。
第19代 太丁:或大丁,在位0年,妃妣戊生子:太甲。
外丙:亦称蔔丙、外壬,姓子名胜,在位叁年,是商朝第二位君王。
仲壬:继第叁帝位四年,称兄终弟及。
第20代 太甲:又称祖甲,号太宗,商汤之孙,太丁之子,在位33年,子二:长沃丁、次太庚。
第21代 沃丁:无祀,在位29年,殁后弟太庚接。
太庚:姓子名辩,在位25年,生子叁:长小甲、次雍己、叁太戊。
第22代 小甲:姓子名高,在位17年,商道渐衰,传位弟雍己。
雍己:弟雍己立,在位12年,商道衰,诸侯不朝,传位太戊。
太戊:姓子名密,兄小甲、雍己先后继帝,商道衰,殁后弟太戊继位,改号忠宗,在位75年(前1535年─前1460年),商道復兴,生子叁:长仲丁、次外壬、叁河覃甲。
第23代 仲丁:姓子名庄,妃癸和名己,在位11年,河决迁都嚣蓝(郑州),病死,商衰,世代乱。
外壬:或称蔔壬,姓子名发,仲丁之弟,接帝位后传叁弟河覃甲。
河覃甲:姓子名整,兄仲丁、外壬先后继帝,皆仅在位数年,殁后弟河覃甲继位,在位9 年,把国都由嚣(河南郑州)迁往相(河南安阳),道衰,子:祖乙。
第24代 祖乙:姓子名滕或胜?,在位19 年,国都由相迁至耿(河南温东县),商復兴,史称「祖乙复兴」;子二:长祖辛、次沃甲,争帝位年限,约定各10年。
第25代 祖辛:姓子名旦,在位10年,弟沃甲继位,践约交祖辛之子:祖丁。
沃甲:姓子名踰,在位25年,病逝后,姪即祖辛子祖丁立,沃甲之子:南庚。
第26代 祖丁:姓子名新,在位35年,国乱,沃甲之子南庚立,在位25年,。子四:长阳甲、次盘庚、叁小辛、四小乙。
南庚:姓子名更,沃甲之子,祖丁之弟,在位25年。
第27代 阳甲:姓子名和,在位7年,迁都奄(山东),商道復衰,传位弟盘庚。
盘庚:姓子名旬,阳甲之弟,在位28年。迁都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史称「盘庚迁殷」,改国号殷,殷道復兴,后世称为「富商」。弟小辛立,在位21年,弟小乙立。
小辛:姓子名颂,盘庚之弟,在位21年。
小乙:姓子名敛,小辛之弟,在位28年,子:武丁。
第28代 武丁:姓子名昭,在位58年(约前1250-前1192在位),发展国力,整理军队,诛讨邻国,殁号高宗,史称「武丁复兴」;子叁:长孝己、次祖庚、叁祖甲。
第29代 孝己:受继母妣辛荼毒,并捏造事实中伤,父亲武丁听信,流放孝己,饿死于田野,妣辛生祖庚(且庚),即武丁位为商王。
祖庚:又称且庚,姓子名跃(曜),武丁与妣辛之子,孝己之弟,定都于殷,在位7年,死后由弟祖甲继位。
祖甲:又称且甲、帝甲,姓子,名载,兄祖庚在位7年,殁后弟祖甲继位33年,荒淫无度,商朝再度衰落。子二:长廪辛、次庚丁。
第30代 廪辛:姓子名先,在位6年,死后由弟庚丁继位。
庚丁:或称康丁、康祖丁或康且丁,姓子名嚣,兄廪辛传位弟康丁21年,子:武乙。
第31代 武乙:姓子名瞿,在位34年(前1147年-前1113年),无道狂傲,迁都河北,遭暴雷击毙,生二子:长文丁或太丁、次梅伯。
第32代 太丁或文丁:姓子名托,在位10年(前1112年-前1102年),生叁子:长箕子、次帝乙、叁比干;或五子:长箕子、次王子、叁帝乙、四比干、五闻仲。
第33代太丁或文丁五子:
长箕子,文丁长子,姓子名胥余,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今山西太谷,榆社一带)。
次王子,文丁次子,封于王。
叁帝乙,姓子名羡,在位37年,正妣尚为妾时,生二子:长微子启、次微仲衍,为庶出,不能继统,后来妾改为发妻,再生幼子帝辛,得顺位继嗣又继位,帝辛即纣王。
四比干,文丁四子,官少师,后裔赐姓林。
五闻仲,文丁五子,官太师。
第34代 帝乙叁子:
长微子启,姓子名启,世称微子启;商朝亡,西元前1114年,改封纣王庶兄「微子启为宋公」,乃宋国始祖,在位31年,为春秋战国十二诸侯之一,相传为宋姓、钟姓、华姓、墨姓、花姓的先祖;论语称微子、箕子、比干为「殷叁仁」,卒后传弟微子衍。
次微子衍,西元前1083年继位,在位32年,生子:稽,后世称微子启兄弟为「微子世代」。
叁帝辛:姓子名受或受德,帝乙幼子,即纣王,在位32年(前1154年-前1122年?),有雄才,但兇残暴政,不听忠告谏阻,囚长兄箕子为奴,众叛亲离,所谓「助桀为虐」,妣妲己,首创玉筷,子:武庚,继位叛周被杀,商朝亡。自成汤开国至纣王灭,共644(495?)年。
第35代 宋公稽:姓子名稽,微子衍之子,孔子二世祖,生卒不详,在位43年,妣姬氏生子:申。
第36代 丁公申:塬名子申,生平不详,在位55年,妣訾氏生二子:长共、次熙。
第37代 缗公共:本名子瑕,名共,在位15年,让位与弟,子女移民到鲁国;妣伯姬生二子:长熙、次鲋祀;熙或称弗父何,乃孔子上十代远祖。
炀公熙:塬名子熙,宋丁公次子,缗公之弟,在位25年,其他失考。
第38代 厉公:塬名鲋祀,宋缗公次子,在位55年。缗公共殁后,弟炀公继位,次子鲋祀不服,杀叔炀公,兄熙(弗父何)不继,自主称宋厉公,妣司徒氏生子:釐。
第39代 釐公:本名子举,称宋举,在位27年,妣宇文氏生子:惠(覵)。
第40代 惠(覵)公:塬名子覵,在位30年,妣姜氏生子:哀。
第41代 哀公:在位仅一年,妣相(姬)氏生子:戴。
第42代 戴公:本名子白,爱民如子,在位33年(前799年—前766年),死谥“戴”,子孙以谥为姓而改姓戴,乃戴姓始祖,与惠公、哀公共葬于商丘,称叁陵台,妣辛氏生子:武。
第43代 武公司空:子姓,名司空,在位18年,妣陈氏、嫣氏,生二子:长力、次和。
第44代 宣公:本名子力,在位19年,卒后传弟和,不传子:与夷。说:「父死子继,兄死弟及,天下通义也。」
穆公和:子姓,名和,在位9年,卒后传兄之子与夷,报兄德,妣通氏生子:冯,出为郑国人质。
第45代 殇公:穆公子,塬名与夷,好战被弒,在位9年,改迎出为郑国人质的冯回立。
庄公:塬名子冯,穆公回国之子,在位19年,妣傅氏生二子:长捷、次御说。
第46代 闵公:子姓,名捷,庄公长子,辱臣被弒,在位10年,妣及姬氏生子:游。
桓公:子姓,名御说,庄公次子,闵公之弟,在位31年,谥桓,妣傅氏及?氏,生叁子:长目夷、次兹甫、叁遨,或六子:目夷、兹甫、公子鳞、公子盪、公子向、敖。
第48代 成公:名王臣,在位17年(前636年—前620年),生子:杵臼,或二子:长杵臼、次鲍革。
第49代 昭公:名杵臼,在位9年(前619年—前611年),宋国大饥,庶弟鲍革弒而自主为宋文公。
文公:名鲍革,昭公之弟,在位22年(前610年—前589年),子:瑕。
第50代 共公:名瑕,在位13年(前588年—前576年),生二子:长肥、次成。
第51代 平公:名成,共公瑕去世,宋襄公之弟,荡的曾孙,荡泽作乱,杀太子肥,荡泽又被杀,立幼子成,在位44年(前575年—前532年),子:佐。
第52代 元公:名佐,在位15年(前531年—前517年),妣嫣氏生二子:长头曼、次褍泰。
第53代 景公:名栾,史记误作头曼,景公无子,取公孙周之子德或特为太子;公孙周史记称公孙纠,元公孙子,褍泰儿子,等于收姪孙为太子,在位48年(前516年—前469年)。
【註】:取公孙周之子得或特为太子,我的诠释是元公之孙为周,周之子:德或特,乃因欠缺标点分开所致?
第54代 公孙周:史记称公孙纠,元公孙子,褍泰儿子,生子:德或特。
第55代 昭公:名德或特,元公曾孙,褍泰之孙,公孙周之子,宋景公之养子。宋景公无子,以公孙周之子继之,史称「隔代传位」,在位66年(前469年—前404年),子:购由。
第56代 悼公:本名子购由,在位8年(前403年—前396年),可能被弒,故称悼公,子:田。
第57代 休公:本名子田,在位23年(前395年—前373年),子:辟兵或辟。
第58代 桓侯公:(非第46代宋桓公,乃宋后桓公,塬名子辟兵或子辟,生四子:长剔成、次偃、叁昌、四烈、或叁子:剔成、偃、昌。在位3年(前372年—前370年),奢侈荒唐,殁后长子剔成立。
第59代 剔成公:桓侯公长子,姓戴,名剔成,在位41年(前369年—前329年),荒淫,西元前328年,弟偃公兴兵杀兄剔成,自主为宋康王,在位43年(前328年—前286年),西元前286年,邻国齐、楚、魏不满灭宋。宋国自微子启至此约828年。
康王偃公:或称宋王偃,又称宋献王,塬名戴偃,杀兄剔成,自主为宋康王,子:烈。
昌公:子孙以祖先汤王,改称汤氏。
第61代 (烈2世祖)
烈公四子:长复(復)公:战国周赧王姬延24年(西元前291年)生,秦始皇嬴政26年(西元221年)卒,寿70,妣姬氏生二子:长叶或大叶、次起。伉俪合葬许州东郊。
次宋公,欠详。
叁偃公,欠详。
四项公,欠详。
第62代 (烈3世祖):
复(復)公二子:长叶或大叶公,战国周赧王姬延58年(西元前257年)生,寿不详,妣姬氏生子:气。伉俪合葬许州东郊。
次起公,欠详。
第63代 (烈4世祖) 钟1世祖 气公,秦王政22年(西元前225年)生,秦亡汉兴,寿待考,妣吕氏生二子:长运亨、次运丰,运亨官至太府,追父为1世祖,后世以封地烈公为「钟1世祖」,堂号「颍川」。【註】长乐谱称气公为一世祖。
第64代 (烈5世祖) 钟2世祖:
气公二子:长运亨公,汉孝武帝(西元前?年)生,妣苏氏生子:长文离、次文趣。
次运丰公,生于汉惠帝六年(西元前189年),西元前156年汉景帝时,为许州牧,卒于西汉帝元丰3年(西元前108年),寿82,妣姜氏,寿78,生叁子:长文义、次文仪、叁文佳。运亨、运丰兄弟暮年,首创宗谱,以父气公为1世祖,以始祖烈公封地钟邑为姓,为钟姓始祖,比第59代另一接系,西元前201年逃亡改钟姓,晚了5代。自第5代契帝赐子姓至第59代接公改钟姓,期间歷经一千九百九十年,平均1代约35~36岁取妻生子,有「可能」吗?
第65代 (烈6世祖) 钟3世祖:
运亨公二子:长文离公,妣张氏,生叁子:长高、次晖、叁亮。子孙迁广西立业。
次文趣公,汉武帝时为中牟令,妣马氏生子:达。
运丰公叁子:长文义公,西汉文帝21年(西元前159年)生,西汉帝征和4年(西元前89年)卒,寿71,妣赢氏生子:纯佑,伉俪合葬于河南许州府宗昌县安乐乡东南岸。
次文仪公,汉景帝许州牧,妣李氏生子:高。『註』从兄弟同名「高」,令人迷惑?
叁文佳公,妣李氏生叁子:巽、良、洧。
第66代 (烈7世祖) 钟4世祖:
文离公叁子:长高公,妣刘氏,余欠详。
次晖公,妣秦氏生子二:长浩、次秀。伉俪合葬宗昌县东乡东南岸。
叁亮公,随天柱公讨莽立功,封广东总戎,后迁广西立业,妣姬氏生子:锜。
文趣公子:断代至第六世孙【如何倒煺断代?】达公,随天柱公讨莽立功,封金精光禄医生?
文义公子:纯佑公,西汉文帝元光5年(西元前130年)生,西汉宣帝甘露元年(西元前53年)卒,寿78,河南副使。妣项氏生子:袺,伉俪合葬于河南许州俯宗昌线安乐乡东南岸郊。
文仪公子:高公,妣?氏生二子:长晖、次亮;或欠详。
文佳公子:长巽公,余欠详。
次良公,余欠详。
叁洧公,余欠详。
第67代 (烈8世祖) 钟5世祖:
晖公二子:长浩公,随天柱公讨莽立功,封会稽太守。
次秀公,随天柱公讨莽立功,封银青光禄医生。【註】天柱公係「烈14世祖」,彼此相差「6世」,约150年,如何併列讨莽?
亮公子:锜公,御前将军,广东总戎,子孙广西立业。
纯佑公子:袺公,西汉武帝太始元年(西元前96年)生,西汉成帝鸿喜4年(西元前17年)卒,寿80,许州牧。妣李氏,寿81,生五子:长保、次俨、叁朝、四倬、五儒。伉俪合葬于许州东南岸旁。
第68代 (烈9世祖) 钟6世祖:
袺公五子:长保公,西汉成帝河东太守,汉武帝元年迁居金陵处州平传县,妣韩氏,子?。
次俨公,西汉宣帝神爵3年(西元前59年)生,新莽天凤5年(西元前18年)卒,朝散医生,后任江西赣州府信丰羊角嘴?寿80,妣陈氏生子:巽。
叁朝公,西汉成帝黄门太守,妣黄氏。
四倬公,欠详。
五儒公,官侍郎。
第69代 (烈10世祖) 钟7世祖:巽公:朝散医生,妣苟氏生子:良。
第70代 (烈11世祖) 钟8世祖:良公:妣何氏、龚氏,生子:洧。
第71代 (烈12世祖) 钟9世祖:洧公:妣许氏生二子:长逢兴、次逢治。
第72代 (烈13世祖) 钟10世祖:
洧公二子:长逢兴公,官奉勒医生,世居陜西,妣堪氏生子:稔。
次逢治公,西汉成帝河平元年(西元前28年)生,光武帝建武3年(西元57年)卒,寿86,妣孔(孙?)氏生叁子:长天楠(天槛)、次天桂(天柱)、叁天树(天栋)。
第73代 (烈14世祖) 钟11世祖:
逢兴公子:稔公:光武召拜中郎将,诏定春秋章句,以授皇太子等,封关内侯。
逢治公四子:长天槛公,妣陈氏生叁子:长任、次送、叁远。随天桂公征王莽有功,迁四川立业。
次天桂公,字天柱,汉平帝元始5年(西元5年)生,汉明帝永平15年(西元73年)卒,寿68,平王莽封镇銮大将军,妣徐氏生子:焕,伉俪合葬于许州东郊。
叁天栋公,子孙湖广立业,余欠详。【註】「天柱公」如何带领约150年前的「浩公」与「秀公」,共同讨莽立功?
第74代 (烈15世祖) 钟12世祖:
天楠公叁子:长任公,欠详。
次送公,子孙荆州立业,余欠详。
叁远公,子孙在湖广立业,余欠详。
天桂公子:焕公,东汉武帝建武7年(西元31年)生,东汉和帝永元15年(公103年)卒,山西县令,寿72,妣刘氏生叁子:长增、次垣、叁皓,或二子:长增、次垣。
第75代 (烈16世祖) 钟13世祖:
焕公叁子:长增公,字益寿,东汉明帝永平5年(西元62年)生,东汉顺帝永和6年 (西元141年)卒,寿79,妣陶氏生二子:长铣、次镳。
次垣公,东汉时任江南太守,妣傅氏,生四子:长卿,次造,叁逵,四绅。
叁皓公,字季明,隐居山中,诗书教人八千余。
第76代 (烈17世祖) 钟14世祖:
增公二子:长铣公,善草书,妣姜氏生子:繇(德旺?)。
次镳公,东汉和帝永元5年(西元93年)生,东汉桓帝延熹6年(西元163年)卒,寿70,妣赵氏生二子:长县、次绵。
垣公四子:长卿公,江南太守。
次造公,六卿侍郎。
叁逵公,官医生。
四绅公,官方将军。
第77代 (烈18世祖) 钟15世祖:
铣公子:繇(德旺?)公,欠详。
镳公二子:长县公,字元常,东汉元嘉一年(西元151年)生,魏太和4年(公230年)卒,寿80,妣曹氏,寿80,生二子:长余、次立。
次绵公,平阳侯,生二子:长会、次惠。
第78代 (烈19世祖) 钟16世祖:
县公二子:长余公,西晋偃师县令,妣周氏生二子:长丘、次立。
次立公,东汉桓帝元嘉2年(西元152年)生,东汉献帝建安25年 (西元220年)卒,杨州都督,寿68,妣荀氏生二子:长宏、次宿。
繇公二子:长会公,字士季,魏黄初6年(西元225年)生,咸熙1年(西元264年) 卒,寿40。
次惠公,欠详。
第79代 (烈20世祖) 钟17世祖:
余公二子:长丘公,妣孙氏生二子:长守、次宁。
次立公,欠详。
立公二子:长宏公,东汉灵帝光和3年(西元180年)生,叁国蜀汉延熙20年(西元257年)卒,寿77,妣朱(魏?)氏生子:斌。
次宿公,世袭杨州都督,立籍杨州,尊祖敬宗,修祖谱,妣宋氏生二子:长廷、次挟。
第80代 (烈21世祖) 钟18世祖:
丘公二子:长守公,欠详。
次宁公,欠详。
宏公子:斌公,东汉献帝建安16年(西元211年)生,晋武帝宣咸宁5年(西元279年)卒,寿68,妣刘氏生二子:长大有、次大仁。
宿公二子:长廷公,欠详。
次挟公,欠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