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氏宗祠经光绪十年以及民国年间数次补葺扩建,并在祠内建成族学“成志黉舍”。解放初期,“成志黉舍”异名为“南塘完全小学”,1978年兴办初中,更名为“南塘中学”。至1998年,因为黉舍扩建必要,钟氏宗祠被拆除,仅保留前门“轿顶”以作纪念。
如今这钟氏宗祠重修于2006年,砖瓦结构,七弄三层,灰墙青瓦,墙垛上盖着金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整个祠堂建筑,矜重浑厚、落落大方,很有气魄。宗祠前的公路边,28棵松柏树整划一齐分列在富丽威然的槽门两侧石勘前。槽门的正中堆叠出的黑底金字“颍川堂”三个大字,左上角记载偏重建年份。槽门两侧对联为:
钟姓本源氏始春秋千古传;
太祖威灵宗功笃庆万代荣。
钟氏宗祠之所以称“颍川堂”,说的是钟姓的源流。据《广韵》钟:“亦姓,出颍川”。《元和姓纂》载:“钟氏,宋微子之后,桓公曾孙伯宗仕晋,生州犁,仕楚,食采钟离,因氏焉。子孙或姓钟氏。楚有钟仪、钟建,又伯牙与钟子期为友。项羽将钟离昩,昩中子楼,亦单姓钟氏。接始居颖川长社。”
《新唐书•宰相世系》载:“钟氏出自子姓,与宗氏皆晋伯之后也。伯宗子州犁仕楚,食采于钟离,因以为姓。楚汉时有钟离昩,为项羽将,有二子,长曰发,居九江,仍故姓;次曰接据颖川长社,为钟氏。”翻阅《通志•氏族略第三》、《今古姓氏书辨证》、《姓氏寻源》等资料,记载大同小异。颍川,即颍川郡,以颍水得名,置于秦王政17年(公元前230年),治所在阳翟,即今河南省禹州市,辖境相称今河南登封市、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新密市以南,叶县、舞阳以北等地。
进槽门,是一块宽敞的水泥坪,长42米,宽20米,围墙边栽有长青树32棵。坪中一对古香古色的嵬峨香炉,表现着钟姓族人对祖先的虔敬礼拜。坪右有一对旗杆,飘扬着五星红旗和钟氏族旗。面朝台洲塘,只见槽门背面上书“忠孝仁义”四个大字,两侧的对联是:
巍然青山钟灵毓秀光祖祠;
瑞祥灵气绵永德星耀宗堂。
钟氏宗祠主体建筑正面是嵬峨威武的山字墙垛,正中两条维妙维肖的金龙从墙顶绕柱而下,在二楼处悬头戏珠。正墙中间书写着“钟氏宗祠” 四个金色大字,六幅壁画分列左右及其上。两侧山字墙垛分别绘着“日”“月”图。墙垛上条条金龙气愤勃勃,座落在墙头上的尊尊石狮威武富丽,十步阶梯左右安放着一对嵬峨的石狮。阶基上一对红色廊柱撑起第一层琉璃瓦顶,柱上书写着一幅对联:
溯祖源颍川迁湘居台洲万里关山劳跋涉;
喜后嗣人材辈出遍中华千秋事业永流芳。
宗祠大门是宽厚的大理石所造,两旁的对联是:
千载创业震辅太祖耀神州;
四柱擎天荣华富贵冠潇湘。
据何光岳《中华姓氏淙源流史》记载:钟氏,源于嬴姓钟离氏。一个名“气”的人认为颍川钟离山清水秀,系两间清秀所钟,于是以“钟”为姓。因此,钟氏后裔称钟气为颍川钟氏一世始祖。厥后传至宋代钟千岭、千驷兄弟,迁居潭州。南宋末年,钟千岭由潭州迁湘乡城西钟家湾。所以,钟千岭为湘乡钟氏始祖。湘乡钟氏传至第八代钟祚生“凤、旺”二子。其中钟旺自元末迁居洪山殿台洲塘(今南塘),为台洲塘钟氏一世祖。
钟氏宗祠内厅宽敞通亮,厅内灯火辉煌,中间两对红色廊柱依次划一排列,上面都书有钟氏后人所撰的对联:
其一:
世稽微子系出烈接高天厚地仰视星斗图书山水画;
氏始春秋受姓颍川光宗耀祖垂训衣冠礼乐圣贤书。
其二:
德泽垂后世扶正气诚信廉洁立身以至善是本;
光辉照人寰媾和谐勤俭孝敬读书以明理为先。
正厅两侧墙壁上方悬褂着“忠孝仁义”、“协调社会”八个大字。“建祠铭志”、“建祠人员及捐款名单”镶嵌在墙壁下方的大理石上,黑底白字,肃穆大方。
厅顶天花板上绘着一幅八卦图,清晰通亮,别有一具风格。一些年长的族人围坐在八仙桌旁或聊天、看电视、玩牌,悠然自得。中厅代替了古时的庭院建筑。因为两侧都是玻璃门窗,取光比古时的庭院结果更好。
祭厅中间的一是张香案,案上一矩雕花圣轿内供奉着钟公震辅神像。据陪同我们的钟氏宗祠管委会人员介绍,此神像照旧老祠堂始建时镌刻的。在历次政治活动中,后裔们想尽千方百计才保存下来。圣轿可以加两根抬杆,把神像抬到另一个地方举行祭典运动。像前香炉内烛光长明。
神龛中间亦为震辅公神像,两旁还立着一文一武两个子臣。两侧还有观音大士、圣帝爷爷等菩萨。观音菩萨有童男童女服待,圣帝老爷有门神护卫。神台下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架子,上面分别装配着祭祀用的大钟、大鼓、大锣。神龛前的红色廊柱亦上书着对联:
吉星高照瑞气祥云荣耀宗祠霞光映彩;
满堂神像齐降福佑喜盈永保人兴财旺。
神龛对面是很气派的戏台,这戏台上悬着一块清代乾隆期间留下的牌匾,“懿德嗣音”四个大字刚劲有力,格外刺眼。钟氏族人介绍说,那是一位知府的女婿送给德高望重的岳母八十大寿而敬献的。戏台两侧是一栋七弄二层的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