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2018年7月14日
地 点:江西省萍乡市壹号公馆
参会人员:总会副会长、监事长以上成员及相关修谱专家学者共43人,萍乡市鍾氏宗亲会宗亲60人
主 持:鍾昭祥、秘书处
记 录:鍾建平
议定事项及内容
由中华鍾氏宗亲总会主办、萍乡市鍾氏宗亲会承办的《中华鍾氏宗谱》编纂工作会议,于2018年7月14~15日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壹号公馆举行,来自江西、贵州、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安徽、河南、重庆、山东等10省市的代表以及萍乡市的宗亲共103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由总会秘书处主持,中华鍾氏宗亲总会会长鍾昭祥作了题为《加强领导,严格考究,竭泽而渔,厘清源流,编纂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中华鍾氏宗谱〉》动员讲话,对2007年以来的宗谱编纂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
会议认为,由中华鍾氏宗亲总会第二任会长鍾保良在2007年9月24日总会第二届第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作出“举全族之力,编纂《中华鍾氏宗谱》”决定,得到了全国乃至海外宗亲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各位编谱的前辈更是跋山涉水、调查取证,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和编纂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各地的宗长、宗贤、宗亲纷纷无偿提供本地族谱资料,也对编谱工作鼎力支持,充分展示了广大族人参与宗谱编纂的诚挚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但由于源流世系以及受姓始祖之争,致使修谱工作受阻,拖延至今已逾10年,编谱之路一波三折、极其坎坷。为加强《中华鍾氏宗谱》的编纂工作进度,总会决定召开一次宗谱编纂会议,在严格稽考的基础上,厘清源流,编纂一部对得起先祖、能传承后世、经得起历史检验《中华鍾氏宗谱》。
会议听取了执行主编鍾大元关于《中华鍾氏宗谱》编纂情况的简要汇报。他说《中华鍾氏宗谱》的编纂工作艰难曲折,自2014年8月从有关省抽调人员参与宗谱编纂以来,本着对祖宗负责、对当代宗亲负责、对后代子孙负责的态度,顶着巨大压力,坚持以史寻真、先后到河南、安徽、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福建、上海、重庆等省市的鍾姓宗亲集居地和相关图书馆家谱收藏中心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木刻版、石刻版谱史资料。2016年6月,由于鍾姓委重组南雄谱办后,原谱办主任鍾蔚清带走了花费八年时间、耗费50%R的订谱款所收集的全部族谱资料。剩下的原谱办人员不畏强权,继续探寻真理,为弄清鍾姓的根在何处?源流何方?大家遍览上古史籍,国家二十六正史、各省市《通志》和500余部州、府、县地方志,广征博采了记载鍾姓人物、事件的大量史料,谨慎梳理并稽考鍾氏的历史文化,基本厘清了自《左传•文公八年》(公元前619年)所载第一个有“鍾”字之名的人,即宋桓公曾孙、襄公嫡孙,担任宗伯职务的公子禦之子鍾离(字州黎、简称黎)之后的文化序世轮廓。他们通过大量的史料典籍、墓志族谱等资料研究稽考,进行了严谨的古源甄释、姓源甄别、世系辨证、源流探寻,通过“以史为据,信谱则依,史谱合璧,注明出处”的办法厘清祖源。他们认为,我们鍾姓是一个祖宗传下来的,是“一源多支(或一源多派)”,这个源就是“鍾离”, 鍾离就是鍾姓的唯一“肇姓始祖”,稽考史实证明鍾仪、鍾建、鍾烈、鍾志深均不是启姓祖!目前《中华鍾氏宗谱》初稿基本成形。谱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体载采用述、记、谱、传、录、图、表等形式,源流稽考采用记事本末体;人物传及简介采用纪传体;下册是流布世系篇,其传承图表为欧体,用九世(即九族)一提法,分别列出世序和流布地址,以总图表、分支图表、支图表分别记叙其世系和世传。全书2000多页约200多万字。
会议就如何完善、充实《中华鍾氏宗谱》内容、如何加快对有关源流存疑节点的研究稽考、如何更加合理编排谱书章节秩序、如何加快谱书编纂出版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与会者认为,在确切的史料、谱志稽考认证为“鍾氏亘古无二宗”、“鍾氏一源多支”的前提下,抓紧充实认证“全慕公是否是三友公之先祖?”、“鍾离氏在整个鍾氏源流中的哪个位置节点上分支派出?”、“少数民族鍾与主流鍾氏的关系或者说在哪个位置节点上演变成了少数民族鍾?”;要抓紧补充支系吊线延伸到县或大房族鍾姓开基祖的族谱资料。与会者认为,谱书书名应为《中华鍾氏宗谱》而非《稽考》;在编排谱书章节秩序上,研究编谱工作有关的会议纪要类文件归纳到“谱事”中,把“古谱扫描”归于“史料留存”,要把下册的流布世系篇放到上册来,而把有关甄研文选、文化、谱事、附录等章节内容放到下册去。与会者认为,《中华鍾氏宗谱》虽编纂时久,但仍要先保证质量,不要与“南雄谱”争时间抢速度,要尽量使稽考依据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尽量使吊线延伸覆盖到有鍾姓(或鍾离姓)集居地的开基祖,要让这次编纂的《中华鍾氏宗谱》真正成为一套原文辑录经传注疏、国史方志、近代老谱所载鍾氏历史与文化并备注出处的资料书;成为一套可供查找史载鍾氏历代名人、历朝进士、人物传记、敕谕诰命、鍾人著述、族规家训、谱谍历史、郡望堂号、名人谱序、派行探讨、古谱藏处、祠宇墓志、鍾家胜地的工具书;是一套经过稽考并由国家二级历史学教授、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主编主审鍾氏姓源、世序播迁的宗谱书。
会议明确,宗谱编纂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历史说话,用历史发言”为指导,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坚持宗谱编纂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积极探索中华鍾氏的历史发展规律,以史为据,史(志)谱结合,实事求是,尊重历史,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大力弘扬中华鍾氏优秀传统文化,编纂一部可传承于子孙后代、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中华鍾氏宗谱,促进中华鍾氏的和睦团结,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昌盛作出应有的贡献。
会议认为,通过核实所搜集的史、志、谱、碑等历史资料,根据史志收录的鍾氏人物传记、事件和众多地方《鍾氏族谱》记载的“鍾氏亘古无二宗”、“接生烈、晏”等有力证据,运用逻辑推理和统计概率原理,在认真比对和充分研讨的基础上,确立了公孙鍾离的肇姓鼻祖地位,认为“鍾氏一源多支”无疑,不存在“鍾氏多源”和“烈、接并列”两系、且均为“受姓始祖”之说,为“鍾氏一源多支”学说提供了真实可信的史谱依据,也为源流世系的编纂指明了方向。
会议决定,一、重新组建《中华鍾氏宗谱》编纂委员会领导班子,重新明确编辑部人员,将有一定写作能力、有一定史谱知识、有一定编谱热情、有一定时间空闲的人员,充实到编辑队伍中(另文下发),立即重启宗谱编纂工作。二、把现有的鍾离姓纳入编纂范畴。三、谱书书名定为《中华鍾氏宗谱》。四、谱书争取在农历年前付印出版。五、鍾氏族徽:仍以象征鍾氏宗族大团结的地球形状并带有“鍾”字标记的徽标作为鍾氏图,载入谱书(另文下发)。六、鍾氏族歌,决定以鍾亚山作词、刘洪早作曲、朱迎春演唱的《鍾氏族歌》为阖族族歌,载入谱书(另文下发)。
会议要求,在宗谱的编写修改的过程中,按照“竭泽而渔”的要求,要对稿件中源流世系资料进行再搜集,把工作做扎实。要对部分宗亲提出的“很多烈公支系没有收录”的情况进行核实和补充,对存疑的全慕公与“三友”公的世系关系进行考证落实。要严格核实考证完善畲族鍾氏的世系资料,不能凭神话传说认定先祖。要按照“生不列传”的要求,写好我们已经去世的先祖,并对那些对世界、国家、地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鍾氏杰出人物,采取“以事系人”的方法,将其事迹收录入相关篇目。
会议要求:待编辑部重新成立,由谱办人员参考众多老谱的排列方法,及时梳理,对《中华鍾氏宗谱》的篇章结构进行调整和修订。
这次会议,在鍾氏源流问题上思想认识达到了空前的统一,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华鍾氏宗谱编纂的姓源纷争问题,标志着《中华鍾氏宗谱》编纂工作将转入正轨,更坚定了总会编纂完成《中华鍾氏宗谱》这一宏伟浩大工程决心和信心,是中华鍾氏编谱史的一个里程碑,将载入宗谱编纂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