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州鍾全慕两代为官及相关事考(初稿)
和尚
鍾全慕、鍾翱两代汀州为官及其捐田事,很多史志皆有记述,然各地鍾谱所载不一,尤捐田一事被张冠李戴,与史志大相径庭。笔者以为,史志为社会所共享,一姓一族是不能去改变的,否则就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所以有必要依据史志思辨还原,以正视听,对鍾氏厘清流布也有所裨益。
一、鍾全慕是归附王潮并非“随王潮入闽”。
欧阳修主编、宋仁宗嘉佑五年(公元1060年)成书的《新唐书》载:景福二年(893年),“是岁,建州刺史徐归范、汀州刺史鍾全慕叛附于王潮。”
宋开庆元年(1259)胡太初修的《临汀志》“郡县官题名”篇下“郡守题名”载:“鍾全慕,唐昭宗时为刺史,会王潮为威武节度使,景福元年(892年),全慕与建州刺史徐归范俱附潮。”
有必要说明,该志有鍾明之、鍾知本参与编修。知汀州胡太初在《临汀志》“原序”中写:“遂与文学掾赵君与沐择前庑之博茂士,曰鍾君明之,陈君士安,鍾君知本,丘君一震,相与审绎旧志,蒐猎轶闻,而赵君提纲焉。”据《开庆临汀志》研究一文作者考,“预其事者乃州学学正鍾明之及陈士安、鍾知本、丘一震等”。
明嘉靖《汀州府志》卷之十一唐汀州临汀郡剌史载:“鍾全慕唐昭宗时为刺史,会王潮为威武节度使,景福元年,全慕与建州刺史徐归范俱附潮。”
乾隆十七年《汀州府志》卷之二十“名宦”载:“鍾全慕,唐昭宗时为刺史,王审之喜其骁勇有谋略,分汀使守之。”
《汀州府志》卷七十六“职官”载:唐刺史“鍾全慕,有传” ,“鍾翱,全慕孙”。《长汀县志•循吏传》也载:" 鍾全慕,唐昭宗时为刺史,王审知喜其骁勇有谋略,分汀州使守之,祀名宦祠。"
从王绪军入闽过程看。北宋初薛居正(公元912--981年)监修的《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僣伪列传一在记“王审知”中载:“唐广明中(广明是唐僖宗年号,880年-881年7月两年),黄巢犯阙,江、淮盗贼蜂起。有贼帅王绪者,自称将军,陷固始县,审知兄潮时为县佐,绪署为军正。蔡贼秦宗权以绪为光州刺史,寻遣兵攻之,绪率众渡江,所在剽掠,自南康转至闽中,入临汀,自称刺史。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己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即奉潮为帅。时泉州刺史廖彦若为政贪暴,……潮因引兵围彦若,岁余克之,……”
《新唐书》本纪卷九•懿宗僖宗载:“光启元年(光启是唐僖宗第四个年号,元年为885年)正月……是月,王绪陷汀、漳二州。……八月,光州贼王潮执王绪。二年八月,王潮陷泉州,刺史廖彦若死之。”“景福元年(892)三 月……丙寅,福建观察使陈岩卒,护闽都将范晖自称留后。庚午,泉州刺史王潮寇福州。”二年(893年)“五月庚子,王潮陷福州,范晖死之,潮自称留后。”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在“王审知”条下载:唐光启二年(光启二年即886年),福建观察使陈岩表潮为泉州刺史。大顺中(大顺是唐昭宗第二个年号,890年-891年共两年),岩卒(892年),子婿范晖自称留后,潮遣审知将兵攻之。逾年(893年)……乃斩晖而降,由是尽有闽、岭五州之地。潮即表其事,昭宗因建威武军于福州,以潮为节度、福建管内观察使,审知为副。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九卷唐纪七十五载:昭宗景福元年(892)“戊戌,以泉州刺史王潮为福建观察使。”
以上记述表明,王绪起事于广明年间,进入汀州是885年正月,八月就在漳州被逼自杀,他自称刺史只是掠过汀州时过个嘴瘾。次年即886年八月王潮攻占泉州,当了泉州刺史。到893年福州被王审知领军攻占,斩了自称留后的范晖,王潮自称留后,此时汀建两州刺史来附,王潮尽有闽、岭五州之地,于是向朝庭请功,受封节度、福建管内观察使。
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史志,口径相同地告诉我们:鍾全慕与徐归范附王潮时,两人都是刺史。如果是随王绪从河南南下,那本来就一路兵马,又何来带着汀州刺史的职衔去“附”王潮?在河南带汀州刺史职随军入闽既不可能,王绪也不会在入闽后自称刺史。“会王潮为威武节度使”是最直接的注脚。
其实,鍾全慕附王潮还有个历史背景,据《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九卷唐纪七十五所载:景福元年(壬子、892)是岁,黄连洞蛮二万围汀州,福建观察使王潮遣其将李承勋将万人击之;蛮解去,承勋追击之,至浆水口,破之。闽地略定。潮遣僚佐巡州县,劝农桑,定租税,交好邻道,保境息民,闽人安定。可见王潮攻占福州后想一统闽地,而身为刺史的鍾全慕面对洞蛮强势围汀,只能求助观察使王潮。新唐书说他“叛附”,那是作者完全站在道统立场上视王潮为“叛军”视后来的闽国为“伪闽”。这或也是很长时间里全慕后人不敢正视先祖的原因。
二、鍾全慕任汀任刺史可前推至僖宗末年由陈岩所表请。
前说鍾全慕非随王绪入闽,史志载明无须争议。全慕昭宗时为刺史,究哪一帝所封,查唐僖宗至昭宗这段相关史志,均未见记录。《五代史补》有一段文字或可说明原因,文曰:盖唐室自懿宗失政,天下乱离,故武宗以下实录,不传于世。昭宗一朝,全无记注。……晋天福中,史臣张昭重修《唐史》,始有《昭宗本纪》。既如此,不妨从书志记载的汀州刺史分析,或可揣度其梗概。
《临汀志》郡守题名中所记鍾全慕之前的一位刺史是刘岐,“大中初为刺史。事迹见《名宦》”。明嘉靖《汀州府志》卷十一唐汀州临汀郡剌史载鍾全慕之前的剌史也是刘岐,文字一致。大中是唐宣宗年号,公元847年正月启元年,大中初该是公元847年后一两年。宣宗之后经历了懿宗僖宗,假设刘岐849年上任,到昭宗公元888年登基,中间有39年,刘岐不可能任职这么久。
乾隆十七年《汀州府志》卷之十六“职官”载鍾全慕之前一位刺史是“孙瑝,省志作煌,咸通中为御史中丞,因刘瞻言事忤旨坐谪”;再前一位是“牛僧儒,大中初与李德裕隙贬刺汀州未任复贬循州”。牛僧儒之前才是“刘歧有传”。也就是说,前面说39年中还记有牛僧儒、孙瑝两位,顺序为刘歧、牛僧儒、孙瑝、鍾全慕。
据后晋刘昫监修、946年成书的《旧唐书》载,牛僧孺,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与李宗闵、皇甫湜得高第,但三人策文指斥时政,触犯了宰相李吉甫,不曾得志。后穆宗、文宗时被启用,但因他与李吉甫之子李德裕等纷争不止,受到贬逐。会昌四年(844),被贬为循州长史。宣宗即位后,李党尽被贬谪,大中元年(847)复原官太子少师。由此可知,牛僧儒被“贬刺汀州未任”时在被贬循州之前,大中元年时已复原官,说明刘岐大中初为汀州刺史无疑。
孙瑝任职汀州旧新唐书都有记载。《旧唐书》本紀第十九上懿宗记:咸通十一年“九月丙辰,制以……正議大夫、御史中丞、上柱國、賜紫金魚袋孫璜為汀州刺史;”《旧唐书》“刘瞻”传中记载:咸通十年(869年)御史中丞孙瑝等,皆坐瞻亲善贬逐。《新唐书》“刘瞻”传中也记:“咸通十一年,……御史中丞孙瑝、谏议大夫高湘等坐与瞻善,分贬岭南。”
《新唐书》世系表载:孙瑝,御史中丞,汀州刺史,……唐懿宗咸通十二年( 871年)病卒,墓志铭由李都撰。可见孙煌从被贬汀州到病卒仅两三年而已。
很显然,从大中初到孙瑝卒有22年,孙煌在任仅两三年,加之牛僧儒不到任前后或有空缺期,说明刘岐在任有十六七年。然而,从871年孙瑝卒到唐昭宗888年登基有17年,尽管僖宗昏庸也不可能汀州刺史一职空缺这么久吧。
返回去,王绪于885年正月入临汀自称剌史,八月自杀后王潮为帅,次年(886年)福建观察使陈岩表王潮为泉州刺史。此时作为福建观察使的陈岩该是洞知汀州情势的,在表潮为泉州刺史同时表全慕为汀州刺史,也可以是他职务之所然。志记全慕昭宗时为刺史而没有确定的封赐年份,正是因为僖昭交替史无记注。
《临汀志》载:“梁篡唐,封潮弟审知为闽王。审之喜全慕骁勇有谋略,分汀使世守之。”明嘉靖《汀州府志》也以同样的文字记载。清乾隆十七年《汀州府志》载鍾全慕任刺史,表述与明志也无异。这就说明,王审之为闽王后全慕还在官位。
《旧五代史》梁书三“太祖纪三”载,后梁建立后,梁太祖硃温在开平三年(开平为硃温年号,元年是907年)四月制诰:“福建节度使王审知”。同年(909年)又册封审知为闽王,加拜中书令,审知也由此改用开平年号。
这足说明,鍾全慕受王潮加封威武节度使,一直当到了王审之为闽王之后。按《全慕遗训》自述,“吾至五十余岁持刺史入汀历政十八载”。若909年时他已历政十八年,那他持刺史入汀该是唐僖宗朝881年,离昭宗登基还有七年。若是886年福建观察使陈岩表请两州刺史,朝庭知闽地危急遣官镇守,此时全慕持剌史入汀,倒是比较贴切当时的局势的。当然这只是推断。其实无论是僖宗还是昭宗所定,上任迟早几年并不影响全慕为汀州刺史的史实。
三、鍾翱在王审知为闽王时为官,归顺南唐仅受封爵。
《新唐书》本纪卷十•昭宗 哀帝载:乾宁四年(897年)十二月丁未,威武军节度使王潮卒,其弟审知自称留后。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在“王审知”条下载:……潮寝疾,舍其子延兴、延虹、延丰、延休,命审知知军府事。十二月丁未,潮薨,审知以让其兄审邽,审邽以审知有功,辞不受。审知自称福建留后,表于朝廷。唐末,为威武军节度、福建观察使,累迁检校太保,封琅琊郡王。梁朝开国,累加中书令,封闽王。是时,杨氏据江、淮,故闽中与中国隔越,审知每岁朝贡,……。后唐庄宗即位,遣使奉贡,制加功臣,进爵邑。……同光元年(同光为闽王审知用后唐李存勖年号,元年即923年),审知卒。
这些记载说明,897年十二月王潮卒至923年审知卒仅26年,王审知909年称闽王到卒仅十四年。这期间各霸争权,唐朝顷倒后闽王先后依附后梁后唐,也是窄缝求存。鍾全慕能两代为官,得益于王氏权力交替顺利,闽汀稳定,且王氏两代对全慕两代的器重。对此,宋志明志都记的十分明确。
《临汀志》“郡守题名”载:“全慕……孙翱。鍾翱生而雄武有膂力,善骑射,审之每奇之。继而全慕为州都统使刺史。审知卒,王氏子弟争国分守建、汀,翱归南唐,累官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卒赠尚书令。”明嘉靖《汀州府志》卷之十一唐汀州临汀郡刺史关于全慕鍾翱的记载完全相同。
《临汀志》在鍾翱之后,紧接着记的刺史是:“梁頠,唐末为刺史。累官金紫兴禄大夫,检校尚书。王廷宗 唐(天)成元年(天成为闽王延瀚年号,926年)。王继业闽通文元年,以云麾将军检校司徒使持节军州事,守州刺史。《清源人物志》云:“继业喜谈论,多游艺。父廷宗常为汀州刺史,继业复出牧,父子相代,时论荣之。”王廷政通文三年(通文为闽王继鹏年号,938年),以光禄大夫检校太傅事持节军州事,守州刺史。王延喜永隆元年(永隆为闽王延曦年号,939)。许弘钦永隆四年(942)。许文缜晋开运元年(944),朱文进杀王氏子弟,以文缜为统军使佐弘钦,寻领州刺史。(福建史志办校注:王廷宗、王廷政、王廷喜,《闽书》及《通鉴》“廷”均作“延”。“成元年”应为“天成元年”。“常”应作“尝”。)
这些所记证实,923年王审知卒后,汀州刺史就换成了梁頠,王延翰争权后又委任了王延宗。可见审知卒鍾翱即面临权力之争,为保全计不得已隐居。理政遗训说:吾自二十八岁继我祖刺史之职,受朝封爵历十余载,不改祖之政。致使隐居汀南六十里之井秋(注:二字均上有穴字)坑建业至今,余年八十矣。按此推测,其卸任时还不到五十岁。按前说,若全慕是王审知初为闽王时卸任,那审知称闽王十四年恰与理政自言受朝封爵历十余载相符。这也可反证全慕上任汀州与福建观察使陈岩表潮为泉州刺史(886年)同期。
史志记鍾翱“归南唐,累官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南唐出兵占据建汀漳三州,俘王延政,是保大三年(保大为南唐李景第一个年号,元年943年,三年即945年),吴越又乘势出兵与南唐争夺闽地并夺得福州。此时鍾翱隐居已二十二年。
《临汀志》记南唐时的汀州刺史有:缑进筠南唐保大七年(950)、包洪实保大十五年(957)、马忠摙保大十六年960、王嗣宗太平兴国六年(太平兴国为北宋太宗年号,元年是976年,六年即981年)。
由此足见945年南唐占据汀州直到974年归入北宋,鍾翱都没当刺史。累官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只是一种封爵,并不是实职。按其923年约五十岁隐居,余年八十矣该是955年左右,此时汀州还属南唐。鍾翱卒赠尚书令,当在955年之后,974年之前。
四、鍾传遣鍾全慕入汀可以作为,但须深入探寻史证。
关于鍾全慕入汀还有一说。有鍾谱资料载:《闽书》卷三十二“忠懿王庙碑”记载,“光启元年正月,王绪率光、寿两州起义军五千人,由南康(今赣州)入临汀,不能守,沿汀江下潮阳,秋八月,自潮阳抵漳浦。王绪军离开临汀后,鍾传部下大将全慕带兵乘虚占握汀州,后经朝庭封为剌史。”
笔者索引《闽书》,得知该书为明万历丙戌进士、南京工部右侍郎何乔远所撰,福建巡抚采进本《闽书》达一百五十四卷。幸资料所引文直指忠懿王庙碑记载。原来,忠懿王即闽王,后晋开运三年(946年),吴越占领福州后将王审知故居修缮改为庙祀,以纪念他的德政。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宋太宗下诏修复,并由吴越王钱弘俶委托福州刺史钱昱进行修复工程,钱昱撰写了《重修忠懿王庙碑铭》,摄闽县丞林操书丹,镌石置庙前。查得铭文后通篇细读,可惜没见上述所引文字。缘何无须再究。尽管如此,笔者仍觉得这也不失于另辟蹊径考究鍾全慕入汀之重要提示。
前述王绪入汀是885年正月,秋八月自杀,若是全慕带兵乘虚而入,时间当在885年。不妨查考有关鍾传的记载。
《五代史补》卷一梁二十一條中有一段记载:初,王潮尝假道于洪州,时鍾传为洪州节度使,以王潮若得福建,境土相接,必为己患,阴欲诛之。有僧上蓝者,通于术数,动皆先知,大为鍾所重。因入谒,察传词气,惊曰:“令公何故起恶意,是欲杀王潮否?”传不敢隐,尽以告之。上蓝曰:“老僧观王潮与福建有缘,必变,彼时作一好世界。令公宜加礼厚待,若必杀之,令公之福去矣。”于是传加以援送。《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僣伪列传记王审知时也涉及这段。
《新唐书》列传卷一百一十五记鍾传:……自称高安镇抚使。仙芝遣柳彦璋略抚州,不能守,传入据之,言诸朝,诏即拜刺史。中和二年(882年),逐江西观察使高茂卿,遂有洪州。抚民危全讽间传之去,窃州以叛,使弟仔昌据信州。僖宗擢传江西团练使,俄拜镇南节度使、检校太保、中书令,爵颍川郡王,又徙南平。
传率兵围抚州,天火其城,士民讠雚惊,诸将请急攻之,传曰:“乘人之险,不可。”乃祝曰:“全讽罪,无害民者。”火即止。全讽闻,谢罪听命,以女女传子匡时。传以匡时为袁州刺史,击马殷。又以彭玕为吉州刺史。玕,健将也,传倚 以为重。……纪第十昭宗 哀帝又载:天复元年(901年),十二月,鍾传陷吉州。
从以上记载可知三点:一,882年前鍾传就当了刺史,882年据有洪州,僖宗授之团练使、镇南节度使、检校太保、中书令、颍川郡王,又徙南平。二,王潮过洪州时鍾传己经为南平王,人称令公了,他不但放过王还加以援送。三,鍾传以其职可封匡时、彭玕为刺史。
基于以上三点,若鍾传886年闻知王潮在泉州杀王绪当了剌史,遂派鍾全慕入汀为剌史,确是有能力做到也可以做到的。按全慕遗训说自已50多岁入汀,史志记鍾传卒于909年(注:其原籍枧桥谱记不同),即全慕入汀23年左右了。而且还有史料载,王审之、鍾传都与僧上蓝有交集。说法毕竞是说法,使人信服还须深入探寻史证。然其时世乱,史海浩渺,欲圆其说还须旷以时日,非短期之功所能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