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

大鹏新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小课堂——王桐山书院

大鹏新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小课堂——王桐山书院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王桐山书院王桐山书院始建于乾隆年间。据钟氏族谱记载,清朝初年,钟氏大部分族人迁至农商较为发达的大鹏圩镇王母一带,分别建了王桐山、松山下、红屋瓦3个村落。蓝先生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在香港购买了许多包含各种知识的图书,他有时开堂讲故事,有时关门读禁书,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神秘的门,让他们认识了一个陌生又现实的世界,有了探索未来的理想,有了走出去看世界的冲动,也培植了他们担当社会责任的萌芽

王桐山书院

王桐山书院始建于乾隆年间。据钟氏族谱记载,清朝初年,钟氏大部分族人迁至农商较为发达的大鹏圩镇王母一带,分别建了王桐山、松山下、红屋瓦3个村落。

明末清初,倭寇频频侵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大鹏半岛为海防要冲,这座楼宇就是作为御敌工事而构筑的。整座古楼墙基为花岗岩条石砌筑;墙垣据说用浓灰沙拌糯米饭舂成,非常坚韧。除了用于防卫,这栋炮楼在平时还曾是一座私塾,是大鹏地区最古老的教育机构。清朝末年,不少大户人家的小姐甚至会坐着轿子从附近赶来上学,场面十分热闹。民国初年,王桐山钟氏族人将炮楼改名为松山学校。

1921年,王桐山书院来了一位叫蓝翼成的教书先生。他约五十岁,长得高大挺拔,仪表堂堂,还是一位八卦掌高手。他几乎永远是白衣白裤,头发梳理得铮亮,一尘不染。他平时出入村里,骑着一匹白马,虽然马蹄嘀嘀,威风凛凛,却对人彬彬有礼,村人对他让路,他也会很有风度地侧身而过。

蓝翼成接掌王桐山书院,就开始改革传统私塾式的教育方式,并且吸收了香港洋学堂的教育模式,招聘有现代教育技能和理念的师资,开设了算学、理化、自然科学、西洋历史及音乐、艺术、体育、道德修养等课程,开大鹏新式教育之先河。

蓝先生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在香港购买了许多包含各种知识的图书,他有时开堂讲故事,有时关门读禁书,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神秘的门,让他们认识了一个陌生又现实的世界,有了探索未来的理想,有了走出去看世界的冲动,也培植了他们担当社会责任的萌芽。

王桐山书院主要是为大鹏的钟氏族群的子弟提供教育的学堂。钟氏在王母墟周围有王桐山、松山下、红屋瓦三村庄,钟氏族人的适龄子弟都在书院就读。蓝翼成在书院执教时有三十多名学生,他最喜欢钟宝斌(钟原)、钟宝钻等几名聪明的孩子。

钟宝斌是本村人钟胜和萧东娇夫妇的长子。钟胜在香港皇后轮船公司当海员,又是海员工会的一个单元组织的负责人,曾为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筹款做过不少的贡献,是大鹏一个见多识广、正直公道的乡贤;萧东娇是在上海长大并受教育、见过世面的女性,而且精通民间医道,是著名的乡村医生。钟宝斌自小在他们精心培养下,成为一个聪明、勤奋、自律、品行端正的孩子,是蓝先生的得意弟子。

虽然书院主要是供本村孩子就读,但还是有些外姓的孩子要进来。在水贝寨的水贝书室就读的欧阳山(后来参加革命后改名为袁庚)就由于慕蓝先生可爱有趣的“威名”才要转到王桐山书院就读。欧阳山和钟宝斌是表亲,他父母找到钟胜,通过钟胜求情,经过考试,蓝先生对袁庚这个机灵的孩子很满意,收为学生。

蓝先生特别喜欢他一个叫蓝兆麟(蓝造)的侄儿,将他从坝岗带到身边,安排在书院读书。蓝先生说这孩子聪明,勇敢,诚实,有胆识,必是将来振兴蓝家的可造之材,所以,他去哪里都带着小兆麟。

王桐山书院的学生有三十多人。他们都年龄相仿,在蓝先生的教导下,一起读书游戏,就如亲兄弟姐妹。为了帮助孩子们结交朋友,收获友谊,蓝先生在王桐山书院开了免费的“讲古堂”,要孩子们请周边有兴趣的孩子来参加。经常来听“讲古”的孩子有张家村的张平,有上墟门的刁燊(刁昌顺),王屋巷的王作、王柏,有大鹏所城的戴机、刘锦进(刘黑仔)、赖仲元、赖枫,还有远在坝岗的黄闻,葵涌的潘清等。他们每次都意犹未尽,对蓝先生说:“我们什么都想听,请您在王桐山书院讲过的,都给我们也讲一遍吧!”蓝先生基本满足了他们的要求。特别是他们听到自己的祖国受尽列强的欺凌,中国政府懦弱腐败的时候,他们小小的年纪充满激愤之情,拳头捏得紧紧的。

这些邻村的孩子就由于蓝先生的“讲古堂”,和王桐山书院的钟宝斌、欧阳山、蓝造、钟宝钻等,从此成为志同道合的少年好友,他们的身心一起成长。蓝先生曾对这些孩子说:“你们听了我近两年的讲古仔,就是我的学生了。你们纯真又充满正义感,将会是大鹏的希望,请不要辜负蓝先生我的期望。”

他们逐渐长大后,根据家庭条件和父母的意愿,各自又走上不同的求学之路。

钟宝斌十二岁时被父母送到广州读高小,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不仅聪明、勇敢、有主见,更是宅心仁厚,宽以待人。钟宝斌在广州小学毕业后,继续到香港的进步学校民范中学读书。袁庚(欧阳山)自蓝翼成离开书院后,就到大鹏王母新民小学完成小学学业。后到广州远东学校进行补习,1931年9月考入广州名校广雅一中,初中毕业后又考入“地政人员养成所”,这是一所培养土地确权测量专业人员的专业学校,后分配到南海县石湾第四测绘队当测绘员及绘图,这对袁庚后来从事东纵的情报和炮兵工作奠定了专业基础。1936年8月,袁庚考入黄埔军校燕塘分校。

赖仲元14岁那年到广州市立第一中学读书,在读书期间,参加学校的进步读书社,从此积极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他参加了广州学生声援“12.9运动”大游行。同期在广州读书的还有钟宝钻、王柏等。王柏是菲律宾归侨,她在香港念完初小,在大鹏念高小,在广州念完中学。黄闻、潘清等人即选择惠阳的崇雅中学。此外,这批少年学子还有不少到大鹏邻近的淡水求学。

1936年,战云密布,日寇侵华越来越猖獗。当年的追风少年都长大了,他们大多数找到了喜爱的教书职业,但蓝先生培植在他们心中的火种,这时燃烧起来了。除了钟宝钻结伴同学直接北上参加新四军外,其他学子都殊途同归。为了抗日救亡,为了保卫家乡,他们不约而同地回到自己的故乡大鹏,而且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王桐山书院因此成为大鹏革命的摇篮。

(资料来源于《大鹏红色博物馆》,其内容及图片版权由作者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翻印或转载)

END

内容来源:大鹏先锋

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