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纵览

鹤山客家钟氏历史渊源

鹤山客家钟氏历史渊源

钟氏源于子姓,是商汤的子女。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于宋,称宋桓公,建立了宋国。宋桓公的儿敖在晋国任职,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国医生,因勇于直 言遭人嫉恨而被害。伯宗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太宰,封邑在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厥后人以地名钟离为氏,也有简称钟氏,世代相传。所以,安徽凤 阳是钟氏的发源地。汉、晋之际,钟氏发展到河南,成为颖川郡的郡望之一。因此钟氏的堂号为“颖川堂”。

唐初,陈元光父子衔命入闽拓荒漳州,随从将领有钟德兴,后在福建安家。宋、元、明时期,福建的漳州、泉州、宁化等地,广东的南雄、蕉岭、兴宁、梅县等地,都有钟氏的定居地。

鹤山的客家钟氏人数浩繁,现散居在20余村,且来源于不同县份,分为好几派,难于逐一考查。今择其中人口较多且有族谱可稽者简介一部分。

水心洞、金山里钟氏。水心洞钟氏来自粤东,其迁徙过程比较清楚。元末明初,95世祖钟提龄自福建长汀移居广东省兴宁县,住10代。明嘉靖年间,105世祖 钟孟贵自兴宁县石马移居归善县水南街洋山仔居住。清康熙年间,109世祖钟琼佩先迁香山县,再迁开平县古博都坪山村,住20余年。适逢鹤山建县,琼佩乃在 附近的水心洞选址建造祖屋一所(即后来的钟氏宗祠),于鹤山建城同年(雍正十一年)同月同日动工。然后回到归善接怙恃兄弟前来,共同拓荒水心洞村。另外, 还安排亲族在金钟山脚居住,所以金山里钟龅牙是其分支。他们的子孙字辈如下:先(108世)、琼、翰、荣、珍、庆、立、仁、道、诚、国、(118世)、 清、应、嘉、善,......至今传承11代,目前活着的以道、诚、国三辈人为主。1995年已重修宗祠,重建族谱。人口在1000左右.

禾谷、共和钟氏。钟氏一支,在传到109时,有钟十一郎从翁源县迁到惠州府长宁县双长约小长江围开居,衍生了钟氏长宁房,十一郎即为长宁房一世祖。下传到 7世钟登元,时在明末清初,生四子:长梓遴、次乔遴、三彦遴、四超遴。从乾隆五年到乾隆十年间(1740—1745年),四房父子叔侄先后自长宁迁居肇庆 府鹤山县附城都拓荒新的基业:长房梓遴三子仲辉定居小官田大路唇。二房乔遴定居桂坑。三房彦遴生五子,仲元、仲德、仲礼、仲斌四兄弟定居松塘荔枝园,五子 仲能定居禾谷下屋村。四房超遴生四子,长仲耀定居第四坑、次仲敬、三仲清定居晚凹,四仲裕同怙恃居下屋,后开田心村。

这一支钟氏到来后繁衍较众,分布较广,排出字辈如下:

元、遴(8世)、仲、思、永、锡、怀、仁、启、汝、昌、和、声、(19世)、鸣、奕、世

从8世传到19世,至今传12代人左右。1999年重建了族谱。

今禾谷、田心、四新、长潭面、桂坑、共和大路唇、荔枝园等村的钟氏居民,追根溯源,都是钟登元的子孙。后来为了纪念先祖,先后建造了“登元公祠”、梓遴公 祠“(在大路唇)、”仲裕公祠“(在田心村)等,堂号为颖川堂”,堂联有“颖川世泽,长葛家声”、由惠州迁肇庆系接颖川历代千载盛,自长宁至鹤邑开枝发叶 古今万年昌“。

田心村钟氏开居祖钟仲裕(1726—1803),生于长宁县(今新安县),为长宁钟氏第9世,15岁随怙恃移居鹤山禾谷,读书应举。乾隆二十四年(公元 1759年)获县试、府试、院试第一,即筹划建立禾谷新村(即今田心村)。乾隆三十年(1765年),被选拔为贡生,先任雷州府徐闻县教谕,后任廉州府教 授。今田心村宗祠即名”仲裕钟公祠“。田心村建村至今已有240余年,传承约10代,发展到80余户,人口近560人。

禾谷、共和钟氏,人口合共有1500人。

客服热线

技术支持电话咨询

13477247781

责编微信:13477247781 13985338289 投稿邮箱:304975101@qq.com 1140218682@qq.com     邮箱:273039264@qq.com

版权所有:鍾氏宗亲总会 湘ICP备180018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