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棠下钟氏寻根的来的历史资料,及个省,市,县的地方志资料记载。从绍京公的长子嘉銮,嘉銮的次子天麟的后人基本是唐宋皇室的要员,分外是钟传,天麟的第三代裔孙,在唐朝,因护国有功,在唐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僖宗李环,功拜镇西大将军,节度使,中书令。在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灭黄巢,立了大功被封为颍州郡皇南平王,所以传公后裔,基本定居长安为官。
广州从化屈洞村(马村堡龙腾里)著存堂的钟氏,乃公元前201年,诞生于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县的钟姓,钟接裔孙。楚大将钟离昧,在楚汉相争,项羽兵败以后遇害。钟离昧生二子长子钟离发,次子钟离接,公元前201年时为颍川长社,社令的钟离接,为了逃难,去离字单姓钟,成为中华大地上继钟烈之后的另一支钟姓受姓始祖。长子钟离发,居住江西省九江市。
钟离昧的次子钟接,在颍川长社,去离姓钟以后,直至23世钟宠脱离中原,迁徙江南之前,在颍川地区共生活了22世,长达700年历史。这时正是秦末汉兴的时期,钟姓始祖适应历史潮流,活跃在当时的历史舞台上,涌现了很多誉载史书的历史好汉人物。如被称为“至德可师”闻名中国早期的大教育家钟皓。被成为楷书之祖的中国早期大书法家,魏国太傅钟繇。“言笑有父风”的魏国徐州都督,御使中丞钟毓。魏国镇西大将军钟会。东晋的开国元勋,被历史称作“匪石寒松”的东晋中丞廷尉钟雅。中国早期闻名的文学评论大师钟嵘等。这是河南省,长葛县志所记载的中国历史,汉唐时期,钟姓是“邑中王谢”。
公元448-552年,梁国的都城南京发生了中国史上闻名的“侯景之乱”,祸及东南数省。时为梁国监海令,全青光禄医生,检校户部尚书钟宠,为避战乱,辞爵携家眷脱离了中原,举家南迁,迁徙与江西赣州。他的裔孙后来在兴国扎根。到29世兴国出了一个“江南第一宰相”越国公钟绍京,钟姓的历史上在这时又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大放光辉。钟绍京的裔孙和他的叔伯兄弟钟绍高,钟绍景的裔孙,从兴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从此兴国成为接系钟姓的第二田园,成为钟姓的发祥地,集散地。
唐代时期钟任长安京兆尹,通议医生(正三品)其次子钟轼随父在京从小爱习武,在北宋应历十六年,(公元966年)中武举人,在开宝二年(公元969年)高中武状元,在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官封为防御使。时年二十岁居于河南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中国历史有记载)官拜防御使后的钟轼,奉宋太祖赵匡胤之皇命,同岳父潘美,率军南征伪刘伥经一年多的苦战,平南征得刘伥六十个州二百四十个县(包括云南,广西,福建,广东,越南部分州县)之后,功拜朝议资政医生官封二品,奉皇命留守于广州。生三子长子钟嚣,次子钟誾,三子钟响。誾公生一子钟君锡,君锡生三子,长子钟绍和,次子钟遂和,三子钟永和。长子钟绍和,留在从化屈洞(马村堡龙腾里);次子钟遂和,迁居于白云区萝岗镇;三子永和迁居于天河区珠村(朱紫乡)永和公生一子洪基,洪基公生二子,长子维章,次子维新。长子维章留在珠村,次子维新迁居天河区棠下村,维新公生三子,长子钟友儒,次子钟云涧,三子钟国圃。次子云涧公留在天河棠下村居住;三子国圃迁居天河员村。珠村,棠下,员村均是永和公(思德堂)的裔孙。
目前钟氏一族,已遍布全国,远播外疆,起人口之多,在全国排名第五十六位,有可谓树大根深,枝繁叶茂,江河浩翰,源远流长。
从钟仪至今已有二千六百多年,从颍川至全国,这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也是钟氏一族发展强大的过程,从我族的发展史看,没一次大迁徙就有一大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古代社会地广人稀的条件下,迁徙是开拓,是发展。他不仅强大了自身而且发展了社会经济与文化,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强大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我族的发展史,亦同其他族的发展使一样,从一个部分反映了我国发展史的真实,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缩影。我们要继续祖先的丰功伟德,发扬他们的精良传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创今日之宏业,要造来日之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