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望堂号

竟陵郡锺姓另一郡望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大地战乱频繁,为保家族繁衍生息,锺姓族人开始四处迁徙。即在这临时期,锺姓一脉南迁至竟陵地区(今湖北天门市),这一支锺氏繁衍很快,很快扩衍至湘、鄂各地。由此,竟陵成为锺氏的另一郡望地。

竟陵郡乃是秦时置郡,治所在今湖北潜江西北,西晋时封江夏郡置,治所在石城。

就团体地位而言,竟陵郡锺氏族人天然比不上颍川锺氏的赫赫声名。竟陵锺氏最为卓异的代表乃是明朝闻名文学家锺惺。锺惺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又辞官归家,暮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临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锺谭”。

锺惺诗文主张有三。其一:反对拟古文风。他对明中叶以后盛行文坛的拟古主张加以批驳,指出“作诗者之意兴,虑无不代求其高。高者,取异于途径耳。夫途径者,不能不异者也“(锺惺《诗归序》)。他认为“七子”模仿古人文句,只不过是“取古人之极肤、极狭、极熟便于口手者,以为古人在是”(同前)。因而力求改变这种文风,提出“势有穷而必变”的变革主张(《问山亭诗序》)。其二:主张诗人应抒写“性灵”(或“灵心“)。这种“性灵”或“灵心”是“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使其心目有所止焉”,是“求古人真诗所在。真诗者,精神所为也“(《诗归序》)。即要在古人诗词的精神中去追求性灵。但是,他认为这种古人的真诗精神是“察其幽情单绪,孤行静寄于喧杂之中”,于是他本身的作品极力寻求孤僻情怀,“别趣理奇”,即所谓“孤怀”、“孤诣”。且炫耀说:“我辈笔墨到极无烟火处。“(《答同年尹孔昭书》)其三:倡导幽深孤峭的风格。《明史·文苑传》载:“自宏道矫王、李诗之弊,倡以清真,惺复矫其弊,变而为幽深孤峭。“锺惺认为公安派末端文风“里俗“、浅率,企图以“幽深孤峭“的风格加以匡救。但他却走入了另一情势主义极端,每每只顾及字句,忘怀篇章,寻求奇字险韵,造成一种艰涩隐晦的风格,以致有些诗句语意不畅,令人费解,如“树无黄一叶,云有白孤村”(《昼泊》)等。锺、谭以这种主张为标准评比《诗归》。他们所选唐诗,专取清瘦淡远一格,众所推重的李白《古风》、杜甫《秋兴》等名篇都不选入,试图以幽冷来洗“七子”的辉煌光耀,足可见其主张的长、短,利、弊。

锺惺的诗,因为寻求幽情孤行,所以大多情思狭小,题材狭隘,缺乏深厚广阔的社会内容。不过他苦心吟事,雕字酌句,不遗余力,有些五古游览诗作写得还相称好。如《经观音岩》、《舟晚》等,虽有雕镂之嫌,然寄情绘景,时有名理。其《上巳雨中登雨花台》、《巴东道中示弟□》,手眼别出,可见清思。另外,有些诗尴尬刁难社会实际也有所反映,如《江行俳体》12首,写及了“官钱曾未漏渔蛮”的赋税紧张情况。

客服热线

技术支持电话咨询

13477247781

责编微信:13477247781 13985338289 投稿邮箱:304975101@qq.com 1140218682@qq.com     邮箱:273039264@qq.com

版权所有:鍾氏宗亲总会 湘ICP备180018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