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盛世,创修云安堂《钟氏宗谱》终于实现。合族修谱,这是一族盛大之事,理清宗族文化的脉络,使其得以连续,具有极大的意义。尤其是当代大部分人进城工作然后落脚各个城市,有的还出国留洋定居外国,就是最通俗的人因后代离村而外迁,或房屋拆迁而移居,家族根脉的疏离情况很紧张,很实际,也很无奈。最近,有一项关于“家族”的民意调查,有超过4成的网民不知道“爷爷或奶奶的姓名”。有8成的网民不了解家谱文化;有7成网民不知道本身姓氏由来或祖宗历史情况,不知道本村祖宗从何地迁来;有超过8成的网民的家庭在起名时不再遵循辈份字母依序排辈。想想我们村、我们家、我们身边的人,以上几种情况都是真实地存在。
云安堂是云和县垵(旱)大村、坝头村,丽水市狮子山村、黄庄村、武义县白马下村、种子源村、下湖源村、堰下村源出自云和县垵大村樟树脚太公念十二郎名下200多户600多名子孙的共同堂号。高高祖念十二郎名法罡,生贤公。贤公生七子,长子日旺住松阳小茶,次子日生住长连(今长田坝头村),三子日显从长连迁宣平下湖源,四子日寅住长连,他的四个儿子迁往丽水黄庄、种子源、狮子山,五子日光住长连子女迁过旱大,七子日荣住长连子女住旱大。今将散居在三县市五州里五个村的本家子孙通过造谱得以团圆,相识相亲而相互往来,正合俗语“亲眷三代亲,本家宗亲万年行”之说。
上代太公为三县五村本家走动联系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有的村还组织造家谱:
一、清咸丰七年(1857)正月初五日,白马下村马星、满载,狮子山村雷生、土财,木杓后(坝头)石宝、四满、大孙等人过云和县垵大村,同垵大村的明葱、明旺、元生、火贵等11人,在明葱家开会,商议用“日月圣明,元生祖德,富仪其振,仁利信道,嘉财永昌,椿萱彩茂,荣华和顺,盛开玉发,国洪余觐,志满长贤”四十个字母为本族子孙取名排辈用,一向延用至今。
二、光绪九年(1883)正月,狮子山村造家谱记有“开例祖簿留传子女行数照排看用,老太公钟念十二郎住在云和县一都樟树垟”、“钟百十三郎住在宣平县下河源,钟千八郎名月星出来住在宣平县狮子山,钟千三郎名月凤住黄庄生二子,钟千四郎名月春住黄庄生三子,钟千九郎名玉轮住黄庄生三子”的记载。并细致记下了咸丰七年正月初五日在旱大村明葱家捡出四十个字头取名的过程。
三、光绪十九年(1893)白马下村修谱记落:“祖公开基原广东朝州府海阳县住居数代,人多业少余(於)绍兴皇三年二月内钟谅钟宣蓝宗,移在散湖太宝山内居住……(明)万历肆拾年迁居移过浙江省处州府景宁县二都七油田锦岱洋山魏,钟石洪公祖迁居云和县二都万代(垵大)墟落居住数代,业少人多散去十县四处居住未查,太祖坟(在)云和县二都万代(旱大)后龙山坐东向西卯山酉,坟后(有)大樟树为记,四处来龙荫子孙发甲。”又记:“大常理事,钟家一族兄弟孙叔想酌建造祠堂。乌 口(村)钟押朝大项,余村钟细 ,钟蓝葱千项,里坑口钟森和万项(行)、大知钟水生百项、周坑钟老法千项、钟开元万项,钟押君万项,大坑钟高土千项。”
四、民国辛未年(1931)白马下、种子源二村联合创修《钟氏宗谱》。有别于前几次修谱都是手写草谱,而本次为木刻油印本,并在遂昌县井头坞村钟氏祠堂同一修谱。至今保存齐备。遂昌井头坞钟姓,据族谱记载,也是钟石洪太公名下子孙。该村在清嘉庆十二年(1807)建有钟氏祠堂,祠堂造好后还造谱过。(祠堂今残缺)。民国辛未年修的井头坞村钟氏宗谱一套6册。而白马下种子源村宗谱只有一册,取名字母也不雷同。据我的研究,旱大的钟姓祖宗还有一个说法是从景宁县山外始祖钟隆熙的子孙迁来的,其依据是山外村宣统元年修的《钟氏宗谱》记有:“隆熙公次子荣富(千七位)的长子日年公迁云和樟树洋居住。”又载:“华清万五,妣兰氏生二子,次子有年迁云和樟树洋。”云和县畲族学者蓝荣清写的《云和畲族迁徙考》有“明朝万历三十八年(1610),钟隆熙从福建罗源县十七都晋垵大坪村迁居浙江景宁十都包凤,后迁山外,钟隆熙三代子孙钟日发、钟有发于清顺治年间由山外迁到云和县樟树垟(今云和镇三门村旱大)。”而我们狮子山、白马下、种子源宗谱都提到祖宗住在云和樟树垟,这事可以进一步探讨。
五、二○○一年十一月初八日,垵大、白马下、狮子山三村由钟春斗、钟和良、钟章新等人提议修谱。此谱以分村按户登记,每户用字辈字母分代记名字,没有记载出生年月。共记载112户429人(在册户口),笔墨打印装订后各村一本保存。
六、二○○七年二月,狮子山村钟仁德提议造《狮子山钟氏家谱》。此谱有谱序、流源、取名排名字母、世系表和家庭小我简历等内容。用钢(毛)笔抄录,分大、二房二册,由大房房头和二房房头保管。
七、二○○七年三月,种子源村钟和进、钟发品、钟茂余、钟武伟、钟东峰等人提议。重建《钟氏宗谱》。该谱分七卷,把民国辛未年的钟氏宗谱(除白马下村人名)悉数载入新谱,分老谱、新谱两个部分记载世系图和世行第。采用横排从左至右制版格式,电脑排版宋体印刷,便于当代人阅读,每户一本收藏。
本次创修云安堂钟氏宗谱,本着吸取历朝历代有关本宗族谱资料,综合性地将三县八村钟氏子孙合为一本宗谱。使我族祖根脉络更为清晰,我族子孙子女更加凝聚。
时下国泰民安,人民生活丰衣足食。2006年1月1日起国家取消了2600年以来农夫交纳农业税制度,种地步免交税当局还发补贴。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回头望解放前畲族人住草棚、草寮,少地步,靠做长年(打工)砍柴卖度日。解放后分地步到户,又建互助组,办人民公社搞大集体劳动。一九八二年改革开放,分田承包到户、农夫可以进城经商办工厂,摊开手脚搞经济,如今我们畲族生活不比当地汉族兄弟差,开发经济基地(如椪柑园、茶园、蚕桑)、做生意、开超市、读大学、当干部的各村子孙都有。白马下、种子源、狮子山三个村有90%人家新建了小洋楼。水泥路从县城通到村。有线电视、手机电话户户都不少。有的还买了小轿车,过上小康生活。
时代会变迁,人们生活体例会改变,但家族传统文化烙印会持久地在人们生活中体现出来。通过修谱能让我们了解祖先的历史、祖宗的渊源,祖辈创业的足迹。让我们知道本身的肉体、心灵、生理之血脉传承。从而使本身不至于太昧于本身之短暂人生。“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海祖源,不此之求,是为昧。”昧即糊涂,不晓畅,漆黑一团。人生短短几十秋,来到世界不容易。人假如不知道本身的血脉传承,弄不清本身的祖根来源,稀里糊涂,度此一生,岂不悲乎?今天我们想念生我养我传我而已逝去的祖辈亲人,若干年后,我也为祖,代代相承。记下今天近况,是为后辈子孙了解昨天,把握今天,憧憬明天,提供一些资料。是以为序。
第十六世裔孙 钟发品 敬撰
二○○九年四月初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