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汀州府堂迁建与马太夫人墓初考

汀州府堂迁建与马太夫人墓初考(和尚)

 

汀州府堂与马太夫人墓,在鍾氏谱上一直被关联记载。虽然版本不同,所记马太夫人的夫君不同,但故事梗概大致相同,说马太夫人墓被压在汀州府堂案桌下,先是允许清明节入府堂祭扫,后来一许姓州官挖墓见墓内有灯,且灯油非鍾家子孙加之不满,而且还有咒许碑文。故事一代代在鍾氏族人中流传。

传说中被掘的马太夫人墓,其夫君究竟是鍾贤、鍾逵、鍾全慕三人中的哪一位,族人各执已见,没有共识,以致又出现三个马太夫人一说。的确,世远年湮,涉及先祖,尽管有疑问,谁也不愿深究,怕背不孝的骂名,只好讳莫如深、三缄其口。笔者以为,到了人类可以遨游太空,玉兔二号可以在月球背面行走的今天,辨析马太夫人墓的问题,依据史志,弄清真相,正视历史,不但应该,而且是最大的孝敬。

首先,应当明确汀州府治是唐大历年间刺史陈剑所迁。

汀州府治的迁移,最权威的记载,应当是唐宋间的史书志书。宋开庆元年(1259)知州胡太初在《临汀志》中作过概括性表述:“……初治新罗,《唐会要》云:‘天宝元年(公元742)八月二十四,改新罗县为龙岩县。’则今之龙岩,盖州之故治也。去州四百里。后迁长汀村,在今上杭县北十五里,名曰旧州。去州二百五十里。又迁东坊口,去今州治五里,亦名旧州。大历四年公元769,刺史陈剑奏迁白石,即今治是也。唐志云:“治新罗,大历四年,迁白石。”皆长汀县地。《唐会要》云:“大历十四年779正月二十六日,移汀州于长汀县白石乡。”未详孰是。”胡太初虽然对两书所记年份没有确定是前还是后,但从《临汀志》所记刺史看,陈剑之后为蒋防,“蒋防以元稹、李绅荐为翰林学士,李逢吉逐绅,出防为汀州刺史。张又新元和中,历左、右补阙、祠部员外郎。李逢吉表出南行军司马,贬汀州刺史。”查蒋防,唐宪宗元和年间至长安与李绅相识。长庆二年(822),牛(僧儒)李(德裕)党争中站在牛一边的李逢吉任了宰相,排挤李德裕一派,李绅与李德裕知交甚厚遭排斥,蒋防亦被调任汀州刺史。这说明蒋防任汀州刺史在822年或之后。因此,即使迁治是大历十四年即779年,刺史也还是陈剑。

《临汀志》“名宦”篇又记:“陈剑,唐大历四年为刺史。先是,开元间置郡治新罗,凡两迁东坊口。剑始至,闻鼓角声堙郁不畅,进吏民问状。曰:不宁惟是。年谷不登,民多疾疫。剑曰:治虽草创,堪数迁耶?愕眙久之。乃更卜西五里卧龙山之阳曰白石村,疏其利病,请之朝而改筑焉。距今五百余载,城池官守虽有增益,而府治基址无改于旧,民皆德之。其名虽不载于史,长老相传,与汀相为长久云。

《临汀志》“名宦”第二位记的是刘岐:“大中初大中,847年- 860年为刺使,距迁郡八十余载。更创之初,庶事未备,岐乃筑子城,创罗城敌楼。郡之壁垒于是乎具。”乾隆十七年《汀州府志》“名宦”刘岐:大中初刺汀州,筑子城罗城,修拓陈剑所迁壁垒,郡称雄镇。考刘岐大中初为刺史是公元847年后一两年,距陈剑迁治正好八十余载。或因为他继承前人事业,完善城防,所以志书列其为名宦第二。这也说明迁汀州府治建府衙是陈剑所为。

笔者查当地木刻版石印版旧谱,从清道光癸未年(1823)州庠生鍾玉峰首修并撰百字派语,至民国历修的谱都记鍾簡生三子,元熙二年(420年)兄弟三人渡江避难,善字嘉偉,移之會稽;聖字嘉璧移之上元;贤,字嘉巒,妣黄氏生子朝字會正,迁于虔州遂入閩中。朝居闽地寧化時陆戎蠭起會正沖鋒督兵剿滅陆戎後爲督府。見鄞江白虎村地形秀麗遂同母黃氏及妻與三男築居是地焉。朝妣歐陽氏生子三: 遠 道 逸,將祖母黃氏葬九龍崗即今汀州府堂是。但翻看多地谱,所记则大相径庭,越是往后更各不相同。九十年代广东三老又编出“校正本”说:鍾贤妣黄氏,继妣马氏葬于九龙冈,葬后二百余年,墓中时闻鼓乐之声,人以为怪。时朝庭议筑汀州府衙,初定新罗废地(三老注今上杭县属),以其地多废瘴厉民多疾病,开元廿四年甲申(744),朝庭闻九龙冈马妣墓之异,遂命移筑府衙,将马妣墓镇于正堂案下,并将鍾氏白虎村祖屋改建为长汀县衙。笔者以为,汀州府堂建在马氏黄氏坟上都是有悖于史志的。

三老在“校正本”中虽然引有志书文字,但在会意上是有失偏颇的。他们认为,朝庭议筑汀州府衙,开初定在新罗,因为当地废瘴民多疾病,到744年听说九龙冈马妣墓有异,才确定筑府衙镇墓。孰不见汀州在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就设置成郡,哪有到744年才有府衙之理。唐志云:“汀州治新罗”,汀州是以新罗为基础设立的,建郡之初衙门在新罗理所当然。从新罗析出一块以长汀村之名设长汀县,衙门首次动迁到长汀村。迁到白石是二迁还是三迁,史界说法不一,上杭武平宋时才升为县,当时都叫场属长汀。但陈剑迁白石是众口一词的。

陈剑之所以迁郡治,是因为到任后“闻鼓角声堙郁不畅”,问官员子民,说是州治迁来不安宁呀,以致年岁不好,疾疫流行他觉得州治才迁怎能数迁呢,惊视很久,为疏其利病”,不得己下决心再迁,并选定白石村,奏请朝庭改筑。堙郁本意为郁结、抑郁。唐时柳宗元《与顾十郎书》就有: “不意璅璅者,复以病执事,此诚私心痛之,堙郁汹涌,不知所发,常以自憾”之语。鼓角声也不是实指鼓角的声音,而是社情民意,就是说他觉察到了当地民众心情压抑的氛围。而不是听到什么墓里有鼓乐声。

所谓迁州治,毫无疑问首当其冲是做衙门,这该是古今同理。很明显,迁治是陈剑所为,府堂亦陈剑所建。

其次、陈剑迁治不可能将衙门正堂建在坟上。

前面说到,陈剑奏请迁治,目的是提振民心,也因此在百姓中留下了好口碑。刘歧筑子城,加固了城防。前后两个刺史一个创建一个完善,因为得民心志书都列为名宦。如此仁德而治的陈剑,又没见说他与鍾氏世仇,他择地建衙时怎会明知有墓而不避之?即便讲风水,活人要占亡魂地,也会劝说动迁,不至于强权到把衙门建在一族祖妣的坟上而且还正好压在案台之下。

陈剑不可能把鍾贤之妻黄氏、马氏墓压在案桌下,更不可能把鍾逵之妻马氏墓压在案桌下。“校正本”记,鍾朝再以下十三代的鍾逵,开元时为谏议大夫与鍾绍京同朝为官,卒于天宝元年(743),有子七。鍾逵743年卒,陈剑769年即使后推十年,都仅仅相隔二三十年,朝庭命官的权势会消溶得这么快,况其还有七子。

再说,鍾全慕886年左右开始坐镇汀州,直到鍾翱923年后退隐,两代镇守近三十年,哪有不知衙门建在坟上案桌底下埋了尸骨的道理。知晓自己案桌下是坟而且是鍾氏祖坟,又怎么会无动于衷?鍾氏历代崇德向善,不至于出此丑闻吧?况鍾全慕两代主政期间时局安定,又得王潮王审知器重,怎么没有隆重启迁重葬,而要等到清朝时鍾宝三再来维修,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再次、五代十国时有许姓刺史但没有迁建州府衙门时机。

王审知卒鍾翱隐退后,汀州成了王氏兄弟抢夺之地,939年轮到了王延喜正是这年,原王审知的亲军拱宸都、控鹤都军使朱文进、连重遇发难,迎王延羲进宫,称帝的王昶被杀,王延羲改年号永隆永隆六年944年)朱、再次兵变,将王延羲及王氏一族大屠杀。此时在建州称帝、号称殷国的王延政起兵反击连、朱,并相继收复泉、漳、汀州,北边南唐军又在进取建州,延政诈福州守将林仁翰杀朱文进出降,得福州被拥为闽主,泉、漳、汀诸州旧将皆归降。945年九月汀、泉、漳三州相继降,南唐以建州置永安军。

恰恰《临汀志》载这期间有两个许姓剌史许弘钦永隆四年(942年)许文缜 晋开运元年(944)朱文进杀王氏子弟,以文缜为统军使佐弘钦,寻领州刺史。”“未几,王延政之势复张,解后,有以虚声至者,文缜惧不克守,以州降延政。可想而知,在兵戎相见、刀光血影、疯狂杀戡的几年里,两个许姓剌史疲于保全自已性命,还会顾及迁建州府衙门?许文缜后一个剌史就是缑进筠南唐保大七年(保大为,950)。保大是南唐中主的李景年号,其夫人、后主李煜的母亲鍾泰章的女儿,光穆皇后。鍾翱受到南唐封赠。可想这时还有谁敢压鍾氏祖坟建衙门。

第四、宋时维修不至于挖坟。

有鍾谱说“逵公庠生勇智过人,叨朝庭授为剌史时与福建闽王审知相善,生下三男……子孙歧嶷广置买产其祖俱葬白虎村,至宋朝创立汀州府衙门其坟开作府堂是也”。暂且不说谱记鍾逵任刺史的事与史书所载鍾全慕鍾翱事迹重叠,单考宋朝创立州府衙门是否可信。

前考汀州府治为陈剑所迁,刘歧筑子城加固了城防,闽国时两许氏州官没有时机,宋开庆元年(1259)胡太初当知州事,距今五百余载,府治基址无改于旧,他坐的衙门还是陈剑所定。当然,年长月久,损毁难免,不断修复也在情理之中。清《汀州府志》卷十五“公署”就载有:府治,在正北卧龙山,唐大历间陈剑迁此。宋建炎间,杨qíng变,毁。郡守陈直方、陈定国相继修造。绍定间,李华平寇,辟而廓之,有道山楼、节爱堂、清心堂、双松堂、卧龙书院、东山堂,又重建谯楼。明永乐间,知府宋忠修茸。

查宋史,建炎(1127-1130)正是两宋交替之时,靖康之耻后赵构南逃至江南即位为宋高宗,改元,建立南宋,史界称为“建炎南渡”此时不仅金宋战争正酣,各地起义反叛频发,盗贼蜂起。长汀名人资料就记有建炎四年(1130)六月御营前军将领杨勍兵变,从浙江金华入闽直逼泉州,长汀人、同安尉罗烈率部抵御,杨勍败退的事实。《宋史》本纪第二十五高宗三载:四年五月丁巳犯婺州,六月丁丑等焚建州(治在今建瓯秋七月庚戌,杨受刘光世招安,寻复叛去,迫泉州。二者记载杨勍是吻合的,但都没说他焚汀州。清志记毁当理解为损毁,与记陈直方、陈定国相继修造也是对应的。

明志记载建炎1127年5月-1130年间知州事有三人即王令温元年、封赓元年、陈直方二年,接着记绍兴二年(1132)起任的有郑强等六人,陈定国是绍兴十二年知后宫祠,绍兴二十年镗到任。乱世之秋州官频换,陈直方与陈定国相隔十四年不可能一起大兴土木迁治重建,只能是各自任上修缮添建。建炎末一百二十年年之后,胡太初任上还是说府治依旧,足可佐证。

第五、“点灯添油”之说违背科学常理纯属荒唐。

鍾谱大多记有许氏州官挖马太夫人墓,有的记许优、有的记许由或许游。“校正本”整理说是,马知府仁孝给鍾氏射箭田六十顷作为祭祀尝田,后有知府许由发怒命掘墓九尺,见一缸澄火荧然旁有石碑刻有许由许由……百年后为我添油,遂购一府之由添之不满,鍾氏子孙加之一罂则溢,遂复土如初,允鍾氏祭拜。

查宋至清汀州志书,从唐至元自虚到宋胡太初,任刺史知州的许姓人物唯许弘钦许文缜两个。假说或许弘钦或许文缜又名许由,是“五百年后添油”的当事者,前面说了他们没有这个机遇。《临汀志》许姓刺史后面确记有“马忠保大十六年(948)”。时序正好与谱说相反。

依“五百年后为我添油”的刻石一说,时间上也自相矛盾。“校正本”说:鍾贤元熙二年(420)过江,旋奉诏征闽之六戎,节度闽中,子鍾朝随父入闽,初居宁化石壁,泰始二年(466年)与母马太夫人及妻儿到白虎村筑室而居。由此,鍾贤之妻马氏墓应是466年后才有。那五百年后该是966年,此时己是南唐、鍾翱受封的年代,可能挖墓见碑么?况许氏州官早不在了。若是挖鍾逵之妻马氏墓,谱记鍾逵743年卒,即使其妻晚30年殁,那五百年后该是1200年左右了。志载熙宁九年 (1076)有个知州许当(福建史志办注许当,一作许富),若他是挖墓见碑的当事者,不但时间不切合,而且其后不到两百年的胡太初、鍾明之、鍾知本等修志时不可能没有所闻,更不可能不将此一场大风波记之于志。

关键一点,缺氧不可能燃烧,有氧则说明坟墓“泄气”。墓内点灯本来就违背科学和民俗的常理,纯粹是愚弄一些文盲、无知之人。简直荒唐之极。

六、捐田开元寺的是鍾翱而非他人。

多地鍾谱记有鍾逵七子捐田开元寺而后四散。事实上,捐田开元寺在宋明清汀州志书己经记述的很明确。《临汀志》载:“初,翱世守是邦,历年甚久,多井+刃塔庙,捐田为粮,六邑僧舍至今多奉鍾令公祠云。

《临汀志》在寺观篇又载:开元禅寺在州东。唐开元间,诏置于创郡之所,后迁今郡治。初有律院二十四环布其间,宋朝治平(宋英宗年号, 1064~1067)间合为十方。崇宁(宋徽宗年号,1102-1106)间,改“崇万寿寺”。五年1106,准敕赐经五百函。今在光孝寺。政和(宋徽宗年号)间,更名“天宁万寿”,寻改“神霄玉清万寿宫”,佛像、赐经尽移置天王院。建炎元年1127,复今额。唐鍾翱为刺史,舍田入寺计产钱二十千八百七十一文正,寺至今祀鍾令公。祠部郡守《新唐书.百官志一》:"[礼部]其属有四:一曰礼部,二曰祠部,三曰膳部,四曰主客。陈公轩有诗云:“溪云影乱杉松暝,铎声流殿阁寒。”又云:“清风猿鸟自吟叹,白日轮蹄谁往还?”《临汀志》在祠庙篇又载:唐郡守鍾令公祠,在开元寺法堂右。名翱,南唐时人也。守是邦,捐田于寺,至今祠焉。六邑僧舍亦多崇奉者。

这些足以说明,捐田于开元寺的是唐郡守鍾令公,名翱。为纪念他的功德,在开元寺右边建了唐郡守鍾令公祠,六邑僧舍亦多崇奉。其它捐田开元寺的说法要不就是鍾翱的别名,要不就是移花接木混淆视听。还需指出,史载崇宁四年(1105年)宋徽宗将元佑年间反对王安石新法的309人列为元佑奸党,下令在全国各州县刻碑立石即元佑党人碑。如果是汀州鍾氏有人在朝廷为官反王安石,那还能容鍾令公祠的存在么?著名作家路遥说过,故事可以虚构,生活不能虚构。谱,作为一氏一族传承的记录。宋时就有志书记载的,应当忠实于历史,将真相告诉后人,移花接木终将为世人所不屑。

第六、摒弃异说正视全慕之妻马太夫人的客观事实。

前己述,史志同载朝庭授为剌史、与闽王审知相善的只有鍾全慕鍾翱两代。谱上记的鍾逵任刺史的事,就是史志所载鍾全慕鍾翱的事迹。要么,逵就是鍾全慕、鍾翱两人其中之一,因为名讳之别混淆,要么就是虚构。还有谱载“全慕本名全慕是字”,那与鍾逵又是否同一人。笔者以为,据史书志书认定,汀州为刺史的鍾氏只有全慕、翱祖孙两人,没有第三者。

民国《长汀县志古迹志》云:“氏始祖马夫人墓,在中山公园内。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陆军第三六师一O八旅旅长彬等修筑。马夫人为全慕之妻、翱之祖母。”更有彬维修祖墓全套档案尚存。他自已签署的向师部呈送的公文明白地写着“事缘职华南鍾氏始祖全慕公……汀州剌史……嗣以中原丧乱不欲北归遂家于此卒葬州城内九龙山麓妣马太夫人配焉……”。时为师长的李默庵在墓铭中也明指“唐始祖妣马太夫人墓”并点明是“为君始祖都统汀州剌史全慕公之配也鍾氏世有善政于汀汀人慕之不忘”。

应当肯定,马太夫人墓葬的就是唐剌史全慕之妻。迁州治将衙门建在鍾氏祖妣坟上,正堂案桌下埋着马太夫人,纯属穿凿附会、移花接木的传说,“点添油”更是违背科学道理的臆想捏造。鍾氏族人应当从禁锢中解脱出来,面向未来团结奋进。

                          


客服热线

技术支持电话咨询

13477247781

责编微信:13477247781 13985338289 投稿邮箱:304975101@qq.com 1140218682@qq.com     邮箱:mingchengsz@163.com

版权所有:鍾氏宗亲总会 湘ICP备18001868号-1 技术支持:长沙龙帝网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