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祠名馆

义山村钟氏大宗祠

义山村钟氏大宗祠 简要介绍:钟氏历史悠久,钟灵毓秀。义山钟氏宗祠位于狮岭镇义山村七队,始建于大清乾隆辛丑年(1781),光绪年间重修,是为纪念花都钟氏小宗十三世祖坤玉公而建。宗祠坐西向东,占地面积418平方米,为仿古三间三进式,属钢筋水泥砖混合结构,是一座既有古典风格,又有当代气息的建筑物。

 

义山村钟氏大宗祠

钟氏历史悠久,钟灵毓秀。义山钟氏宗祠位于狮岭镇义山村七队,始建于大清乾隆辛丑年(1781),光绪年间重修,是为纪念花都钟氏小宗十三世祖坤玉公而建。宗祠坐西向东,占地面积418平方米,为仿古三间三进式,属钢筋水泥砖混合结构,是一座既有古典风格,又有当代气息的建筑物。祠堂宽敞通亮,深浅适度,高低宜人,其中设施,充满粘稠的文化气息,显现钟姓历史风貌。钟氏一族,钟灵毓秀,自古以来,人才辈出。他们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尤其在音乐、诗文、书法、绘画、教育等方面。早在春秋时代,就有音乐世家钟仪、钟建、钟子期,其中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广为人知,成为千古传颂佳话,等等。

据史料记载,康熙二十七年(1688)钟氏孔太婆带领儿子铭清和五个孙辈从长乐(现五华)迁到狮岭墟西部的官地步区创业。孔太婆在原乡本是殷实之家,到官田后看到周边是一个小平原,地皮肥沃,人烟稀疏,孔太婆一家都喜好这好地方,即与当地人购买地步,开基创业。孔太婆是一位精明的妇女,以耕读立业,她根据五个孙子的性格、能力和兴趣等特点进行合理分工,有耕耘地步的、有经商买卖的,有管理畜牧业的等。五个孙子中,坤玉精于钻研、亲力亲为、不怕辛勤,被分配管理畜牧业。几年后,坤玉把畜牧业发展成为肥猪满栏,牛羊满山的景象。

为了更好发展,他又带领牧童到离官田不远的山岭放牧。此山共有五个山头,树林茂密,青草遍地,方圆稀有万亩之阔。坤玉在此放牧一段时间后,曾想把牛羊赶往更远的地方,但牛羊又自动跑回原来的山坡。坤玉对山头进行认真察看,认为这五个山头适合放牧,便产生在此创业的念头。与家人商议后,决定在此开基创业,还起了个地名,开始叫羊茸山,又改为羊依山,后世族人觉得此名土俗,经全族人商议同等赞成改为杨义山,即如今的义山村。钟氏坤玉即是义山村的开基祖。

钟氏宗祠四周风景美丽,对面绿山环绕,门前有一口占地十亩的大池塘,池塘四周已经修睦护栏,并铺上石砖,宗祠旁边还有一个篮球场,供村民休闲活动。走近宗祠,一眼看去,宗祠虽算不上宏伟,但不失细腻。瓦脊的双龙戏珠维妙维肖,壁画已在2012年修葺时悉数换上瓷片,有大展宏图、五福临门、福寿双全等等。正门的“高山流水,舞鹤飞鸿”金色大字对联格外夺目。对联出自典故,上联典指春秋时楚人钟子期精通音律,善辨琴。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听之说:“巍巍乎若高山”;志在流水又说:“荡荡乎若流水”。

 

钟氏很多宗祠都以此典故作宗祠对联,以想念祖先,勉励后人。

进入宗祠,在一进和二进之间的庭院左侧发现与其他宗祠的不同之处,有一口水池,涓涓细流从水池源源赓续流出。相传,此泉自古就有,坤玉公放牧时常引牛羊在此喝水解渴,后人在选址构筑钟氏宗祠时便以此泉为风水宝地。光绪年间,钟氏宗祠计划按原地基重修,坤玉公子女有人认为宗祠方向舛错,导致本房兄弟发展不好,要求将宗祠坐向从东向北偏一米。但当墙脚砌到半米高左右时,泉水突然断流。族人大慌,忙拆墙脚按原地基建设。从那以后,钟氏宗祠几经构筑,但从未改变过坐向,泉水也从来没有断流过。

客服热线

技术支持电话咨询

13477247781

责编微信:13477247781 13985338289 投稿邮箱:304975101@qq.com 1140218682@qq.com     邮箱:273039264@qq.com

版权所有:鍾氏宗亲总会 湘ICP备18001868号-1